2017.10.21(242~45/99)(焦点102)
感恩为公中国平台,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理解。学习,其实要分学和习,两个阶段,两个层次。学,只停留在学知识学理论阶段,通常是指我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课本上总结出的间接经验。习,才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践当中,达到学以致用的阶段。
孔子在论语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记得上学时语文老师给出的解读是:把学习到的知识,经常温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这种解读体现出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反复学,学反复,学习是一种机械性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思想,这种行为能带给人幸福快乐吗?这能与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吻合吗?很显然语文老师的这种解读,并非孔子的本意。学而时习之,当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把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只有学到的能用得上,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在实践中体验成就感;“学以致用”才是孔子提倡学习的根源和出发点。学习者能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验证并丰富对真理的领悟,能不快乐吗?在实践中施展自己的才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能不快乐吗?这才是孔子“乐”的真谛吧!
由此,我领悟到当下自己的学习。学为觉悟,习为实践,只有把学习到,觉悟到的知识真理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从中真正获得价值感,成就感,进而也获得了快乐的源泉。
国人对学习的目的,无非是三种追求,一是追求富贵;二是追求功名;三是追求道德。追求富贵主要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追求功名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有考虑他人的评价。追求道德,就是达到了最高境界,大道至简,德行天下。学习,最终是修身养性与自然法则相融相通。
学习的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不学习的境界,把一切看透,回归自然。从人一生中的发展轨迹来看,从六岁入学,开始学习,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