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对露,浪对波,径菊对池荷。
酒阑对歌罢,日暖对风和。梁父咏,楚狂歌,放鹤对观鹅。
史才推永叔,刀笔仰萧何。种橘犹嫌千树少,
寄梅谁信一枝多。林下风生,黄发村童推牧笠;
江头日出,皓眉溪叟晒渔蓑。
酒阑:酒筵将尽。《史记·高祖本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唐杜甫《魏将军歌》:吾为子起歌《都护》,酒阑插剑肝胆露。
梁父咏:即《梁父吟》,古乐府曲名。诸葛亮居住隆中时,常作《梁父吟》。
楚狂歌:楚狂,楚国的狂人,指陆通,也称陆接舆,春秋时楚国人,因为楚昭王政令无当,所以披发佯狂不仕。《论语》、《史记》载,孔子乘车去楚国,陆通迎着他的车子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凰呀凤凰,你的品德怎么越来越衰弱了。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劝阻,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防范。算了吧算了吧,现在当官、从政太危险了。警告孔子,别去当官。
接舆,迎接孔子的车。
放鹤:东晋高僧支道林喜欢鹤,担心别人送给自己的鹤有一天会飞走,就剪去鹤翅上的羽毛。此后,鹤天天垂着头,偶尔才看一下翅膀,好像很难过。支道林叹道:“既然你有冲天之势,又怎么肯被人当玩物啊!”等到鹤的翅膀重新生出羽毛,支道林将鹤放走了。
观鹅:晋代有个老妇人,养了很多鹅,其中一只非常漂亮,书法家王羲之听说后立刻坐上马车去看鹅,以便从鹅的优雅之姿态中揣摩书法运笔。老妇人得知王羲之要来,赶紧准备了丰盛的酒菜。王羲之没有心思吃饭,问那只鹅在哪里,老妇人说:“就在桌上,刚刚被我做成了香喷喷的炖鹅肉。”
史才推永叔:永叔,是北宋欧阳修的字,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刀笔仰萧何:萧何文韬武略,是西汉初大臣,曾制定《汉律》七章,被称为刀笔吏。
种橘犹嫌千树少:三国时期吴国丹阳太守李衡种了上千棵橘子树,临终前他对儿子说:“1000棵橘树就是1000个仆人,不像你要饭吃要衣穿,每年交完赋税,剩下的足够你吃穿用度。”后来这些橘树每年都换回几千匹娟,保证了一家子衣食无忧。
寄梅谁信一枝多:《太平御览》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以“寄梅”借指对亲朋的思念和问候。
皓眉:人往后眉毛也会变成白色。
读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三本国学启蒙读物,感觉《三字经》说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个不同的字”的限制,浅白顺达差强人意,还是《笠翁对韵》好,不但自带美感还真正寓教于乐,是我这个不小的朋友的最爱。
与《笠翁对韵》类似的还有一本《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编。进士,那是通过县考、省考、国考层层选拔,是可以参加殿试冲状元的,无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可巧,《笠翁对韵》的作者李渔也是康熙年间人,只是他没有功名,是位民间戏剧家。
一位居庙堂高高在上,一位处江湖深浸地气,同样编纂儿童启蒙读物,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呢?越想越期待了,我们赶紧来体察一番吧!
对音韵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读着悦耳顺畅,是遵循古人演练定的格式,这次也不妨跟着学习一下。
相较于《笠翁对韵》每韵2-4段不等,《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晕了……同以前一样。把这格式丢一边,先学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证,原来……还是蛮简单的嘛!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áǎ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是不是很简单!(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交融,方言无数,口音更是千差万别,平仄的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学诗: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我们初学者切记切记,不要被音韵平仄这些东东缚住了。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1)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2)
《声律启蒙•上卷》一东(3)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1)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2)
《声律启蒙•上卷》二冬(3)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2)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3)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1)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2)
《声律启蒙•上卷》四支(3)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1)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2)
《声律启蒙•上卷》五微(3)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1)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2)
《声律启蒙•上卷》六鱼(3)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1)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2)
《声律启蒙•上卷》七虞(3)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1)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2)
《声律启蒙•上卷》八齐(3)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1)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2)
《声律启蒙•上卷》九佳(3)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1)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2)
《声律启蒙•上卷》十灰(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一真(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二文(3)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1)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2)
《声律启蒙•上卷》十三元(3)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1)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2)
《声律启蒙•上卷》十四寒(3)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1)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2)
《声律启蒙•上卷》十五删(3)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1)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2)
《声律启蒙•下卷》一先(3)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1)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2)
《声律启蒙•下卷》二萧(3)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1)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2)
《声律启蒙•下卷》三肴(3)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1)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2)
《声律启蒙•下卷》四豪(3)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1)
《声律启蒙•下卷》五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