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的书《必然》里,提到世界变化的一种趋势将是“过滤”。
关于过滤,大致意思是说,信息和产品日益丰富的结果是大量过剩,导致我们对大量冗余信息和产品进行过滤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这是因为“科技技术基本上向免费方向发展,这就会促使产品大量过剩。”虽然听着不可思议,但是因为“如果一个技术持续研发应用的足够久,费用就会趋向于零(但绝不会达到)。在一个适宜的时间,任何一种技术性应用都好似是免费产品发挥作用。”
商家争夺的焦点变成了用户的注意力
想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例子。现在我们获取信息实在太方便了,信息过载导致的结果反而变成了人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哪里?这已经是一种常态,未来将愈演愈烈。
由于现在生产的信息和产品极大丰富,消费者面临太多的选择,商家们不是在跟同业的竞争对手比拼,反而争夺的是用户的注意力,对于一部电影来说,你的竞品不是其它优质电影,而变成了用户闲暇时间的其它选择。你的休闲时间,可以选择看一本书、和朋友喝下午茶、带小朋友去户外运动、约朋友打一场球,或者去看一部电影。现在,人们打发空余时间的选择太多了,以至于“看电影”不一定在用户的选择清单里面。
另外,除了信息和产品的大量生产造成的过剩,信息和产品的传播也变得越来越容易。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免费的资源,比如电影、电子书、音乐,人们以近乎成本很低甚至免费的代价就获得了。对消费者来说,唯一的问题似乎就是:我要买什么?以及什么时候买?(甚至不存在是否支付的起这个问题,信用卡、分期付款等方式早已经解决)
所有商品趋向于免费的时候,只有体验不免费
有统计数字表示,自工业革命以来,所有这些物品的费用在一直下降。造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40年里,实体商品的价格呈现出下降趋势,大约是每年下降百分之一。”也就是说,在一个半世纪以来,物价都在向零靠近。并且这一趋势并不是只存在于电脑芯片和高科技产品领域。几乎是在每个行业制造的每件东西,都在沿着同一个经济发展方向前进:那就是每天都变得更加便宜。
凯文·凯利说:“这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在一个充斥廉价品的时代,又有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
有些矛盾的是,我们对于商品的注意力并不怎么值钱。我们的猿猴大脑很容易被廉价产品劫持。在资源丰富的社会里仍然稀缺的是那种并非由商品派生或专注于商品的注意力。当所有商品的费用都在向零靠近时,唯一一件还在增加费用支出的事情就是人类的体验——这是无法被复制的。除体验以外的每样东西都在逐渐变得商品化,逐渐变得可以过滤掉。
能够给我们带来体验的方式“正在以每年6.5%的速度增长。音乐会门票的平均价格在1981年到2012年增长了400%,远远超出了同期物价增长的150%。医疗保健的价格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从1982年到2014年增长了400%。在美国,临时保姆的平均价格为15美元1小时,这是最低工资的两倍。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里,父母们为了找人照顾孩子一晚上花100美元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体验是不能复制的。
过滤机制带来更多的个性化定制
在所谓云里面的几百万台服务器上运行着数亿行代码,它们在不停的过滤,提取用户的独特性,从而给他们推荐更多的定制化产品和信息。
通过大数据的过滤和筛选,它们会根据一个用户以往的商品购买记录推荐他可能喜欢的产品,也会根据他浏览网页、搜索关键词的过往历史推荐他可能感兴趣的信息。这种个性化的推荐已经无所不在,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我们可能会对商家推荐的“购买这件商品的顾客还选择了其它以下商品”这一类推荐感兴趣,然后很顺手的加入了购物车,以至于买了一堆并不需要的东西。科技这时候变成了聪明的推销员,像是一个很了解你的人。
我们很讨厌被动推销,在下单的时候,我们以为是自己在做选择,我们是有主动权的,但事实上,我们是被精心算计的,这是互联网背后一种叫做科技的东西、一种叫做云计算的东西,像是一个让你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时时看着你的摄像头。
有时候,细思恐极,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