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习惯,固然有决定命运之说,然而其改变并非难如登山,且新的习惯是会自动替代旧习惯,虽非将之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亦可暂时无法让其翻身。
从习惯说起,无非是为了引出最近的核心议题:读写计划。不至北海不知识浅,不见高人不知底薄。近来越发感觉自己简直要低到尘埃里,在一群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勤于写作的老师面前,倍感自惭形秽:为何他们提到的书我都没读过?为何他们的思想我从未抵达?
不禁深刻自省,我此前的人生竟然如此虚度,没有书为伴的日子苍白到病态。那么,读吧,写吧,让生命尽情地舒展吧。即使现实中什么都没有,拿起书,我们就什么都有了。这是否是逃避?不妨换个角度,这正是一种勇气,将自己的心灵完全敞开,痛着的爱着的梦着的全然融于一炉,最近不是有个热词叫回炉吗,我这种方式正是此意,以书之智养心,以书之美怡容。
今天王雷老师提到一部作品《约翰 克利斯朵夫》,书名自然早刻于心,而内容我尚未开启,惭愧之至。王雷老师写了好长的一个解读,读完后我不由生出了一股强烈的欲望,想要好好捧读这本令人激动之作。流淌在克利斯朵夫身上的生命力,是否能在我与文字交汇的时候传递到我的身心之中?极度期待,且愿以此为起点,将读写实践作为我新的教学习惯,我知,其间会酝酿出别番滋味。
就让我未来的生命因这读书写文的新习惯而迸发出新的不断生长的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