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琴,有难度的内容,用这两个步骤解决

对于练琴中那些有难度的内容,我发现用以下两个步骤,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问题,还能在这一过程中,练得更加轻松。

但是,不是所有的练习内容,都要用到这两步。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内容特点,进行灵活调整。

一、根据内容的长短,先进行“拆分”,便于减轻练习负担

很多情况下,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某一片段,或者某一首作品太难,是因为它的篇幅较长。

内容多,信息量大,也是难度增大的一个原因。

所以练会有难度内容的第一步,便是根据内容的长短,进行“拆分”。

对于篇幅较长的作品或片段,我们要先将其“拆”成若干个“小片段”。

什么样的算是“小片段”呢?没有具体的标准,主要是和自己每天的练习时间,做好“匹配”。

如果每天的练习时长,只有15分钟的话,那么你“拆”出来的“小片段”,内容长度却足有两个乐段,那这还是不合理,内容仍然过长。

如果每天有两个小时的练习时间,但“拆”出来的“小片段”,却只有一两个乐句的长度,内容量明显又过少了。

“拆分”是有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练习时间,合理地“拆分”。

对于篇幅较短的作品或片段,则没有必要再“拆分”了,可直接进行第2步。

二、必须从较慢速度开始练起

无论是“拆分”过后的内容,还是本身就不多的内容,只要有一定的难度,则必须要放慢速度,从你能反应过来的速度开始。

每个人的反应能力不一样,所以各自的“起始”速度,也会不尽相同。这没必要比较,一切按照自己的程度来。

之所以我们感觉一个片段有难度,是因为在练的过程中总是出错,或是自己演奏出来的效果,总达不到预期。

而出错与达不到预期,还是因为目前自己的头脑与身体,都不具备按照作品的原速度演奏的条件。

眼睛上,读谱还较慢,所以“传递”到头脑中的信息,也会较慢。

头脑面对陌生的乐谱内容,“处理”信息的速度自然也会较慢。

那么再次“输出”到身体,到手指上的练习“命令”,也会较慢了。

一系列的“较慢”明确表明了头脑对于新内容的不适应,所以放慢速度开始,则非常有必要。

这还只是针对头脑而言。

对于学琴者的身体来说,因为还没有经过一定强度的重复练习,或者之前没有放慢速度,进行有效的、准确的练习,所以在指法上,以及身体的演奏动作上,暂时没有形成“记忆”。

想要让身体也获得“记忆”,就要和头脑一样,在慢速度中慢慢感受一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