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邓锦芸晨间杂记:
基础太重要
为了弹好古琴,我报了一个网上的古琴基础指法课,这课要求很严格。每一个指法都要求录视频直播,一个“勾”就要练上三四个小时。我当时就是冲着指法去的,可真正到练指法的时候,发现真的有些枯燥。
于是,我又一次开始自己的放飞,每天弹琴不练指法,直接就弹曲子。当我经过一些时间的练习,我也能弹出一些好听的小曲子。
正当我沉浸在自己进步的喜悦中。网上的助教给我发了一大段话,大致的意思是提醒我要每天练琴,不要贪恋弹曲子,要把基础指法练扎实。还有就是课程马上到期了,要加把劲把基础指法练牢固。
助教老师的一串留言,让我如梦方醒,自己学书法之所以进步微弱,还不是自己基础没有打牢,就匆匆写字,写作品,导致一切都要从头来过,可是顽疾太重,改起来困难重重。
助教的提醒,自我的醒悟,让我开始行动。我仔细地看老师的视频,每一句话,我都用笔写在纸上,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胸了,我再上琴练习。我不是每天都在弹琴吗!怎么到了琴上,我的手就开始僵硬紧张,下指也总是犹豫不决。我才发现这么几个月自我放飞的练琴,又是白忙活一场。
再看视频,再把老师说的话用笔记下来,每一个细节都严格遵循,当做足了这些工作之后,我再上琴,手指瞬间灵巧了很多,手型放在琴上漂亮了,用手指弹出来的音也悦耳很多,古琴的语音顺着空气传到我的耳朵里,遍布我的全身,舒服极了。我就这样一点点练习。哦,对了,必须打开平台上的直播窗口,我要录制视频,完成助教老师千叮咛万嘱咐的任务。当我的心静下来了。没想到一个手指的练习,我竟然一口气练了近一个多小时,没有一点枯燥,没有不耐烦,只有愉悦的享受。这感觉真太好了。
晚上,我忍不住又想弹曲子了。嘿!奇迹出现,我发现有了那一个多小时的基础练习,我手上功夫貌似有了一点点。弹曲子也得心应手了。
此时此刻,悟出一点点道理:一切的学问,都要从基础入手,基础太重要了,有一句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还有,心里懂了,要做到。谨记,去做。
2025.2.19 杨慢慢晨间杂记
早上是充实而又忙碌的,早读课结束近七点。洗漱、吃饭、收拾出门上班,总没有时间去写日记,但好在晚上对于我来说是富余的,晚饭后,端上半盆水的泡脚桶到沙发旁,插上电,调整好水温,随着水温和脚暖,悠悠地码字心情也有了。
不过,邓老师今天调整了下课时间,是极好的。想想自己,以前也是一个“望习作生畏”的家伙。
记得读小学时,我们的课表上,每周四下午的两节课,课程表赫然写着“作文”二字!无可奈何,每到了周四下午,如临大敌,如闯噩梦。第一节课,我的老爷爷语文老师会讲解习作主题,写作技巧啥的……第二节课就留给我们“肆意创作”。
我,就是那个咬笔头能持续咬一节课的笨丫头。别人都交作业回家了,我坐在教室里欲哭无泪,或许最后是老师看出了我的难处,叫我带回去继续写,第二天再交上去。如此境地,不知多少次……
在学校写不出来,回家以后就行了吗?显然不行。怎么办呢?不交作业,班长的颜面岂不扫地。得写,硬着头皮也得写,编也要编出来,那一刻我的潜意识里一定是这样写的。真让人焦灼不安,紧张!
说到这,我又忆起一次作弊事件。单元测试的考场上,到最后一题,写作文了。我又犯难了,脑袋里好像装的真是浆糊,一个字也憋不出,想哭。
许是虚荣心作祟,好面子,要拿高分。我竟然偷偷翻开了学校发的作文指导书,里面的范文可多啦!我做贼一般以迅雷之势放在了道法书下,之后如何打开如何抄到试卷上的,我已然不记得了。总之,那天,我抄到了一篇作文……这件事,没有任何同学揭发我,老师也没有发现,没有老师的狂风暴雨,只有我自己内心的波涛汹涌……(今日,就此搁笔)
2025年2月19日郑丽玲随笔
今天老师说的“辨”这个字特别形象。中间的点撇是一只眼睛。“辨”字左右由两个“辛”字组成,“辛”在古代是武器的意思,在战场上,用眼睛左右观察特别重要。通过战争形势的“变”化,确认自己的安危。
“时”的造字法是形声。在古代,“时”写作“時”。从结构上看,“日”为形旁,“寺”为声旁。“日”与时间、天象等有关,表明“时”的意义与时间相关;“寺”表示读音,提示“時”的读音与“寺”相近。通过形旁“日”和声旁“寺”的组合,构成了“時”字,来表达时间等相关含义,从简体字来看,右边的“寸”表示一只手。把每一寸的时间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抓住时间就是抓住一切。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有成效。汉字太有智慧了。
2025年2月19日张虹霞随笔
2025.2.19胡桂芳晨记
抓住时机,抓住一切!
晨读开始吟41李白的《秋风词》声声诉相思,字字寒情苦。08陶渊明《饮酒》吟诵,打嘟嘟。慢下来才有玩味。注意留白处。缦学堂巫娜老师练习指法弹,能静下来。曲子,为什么比文字更厉害?几个音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旋律,留白的魅力所在是把简单做到纯粹。慢下来才会有感觉,留白就给人无限的空间。好喜欢“欲辨已忘言”没有话可以说,也不用说了,一切皆在不言中。
时,两个视频,又长知识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旁边人不知道,远方的人才知道。人不知而不愠。得到知识得用出来。
老师重新读论语,王阳明气太盛了,孟子也是,孔子没有把话说死。
读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永远看到生命光明。人是靠自己走的。读书三百遍。纪事教育孩子没有规矩不行。教字右边有棍子,老师不能放任自流。政,有方向,后面就是棍子。
读好孔子的书,再去读阳明先生的。他的文章,肝火太盛,咄咄逼人。孔子的却是娓娓道来,温温润润。如火纯青,论语有时间该时习之。
抓住时机,抓住一切。时,是最重要的。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交给晓窗书会。感谢邓老师老师在这个时间带领我们读书。感恩
中间点评,三段疏出六经,心、性、命之论,了然洞达,凡三见而不易一字。斩尽理学葛藤,下乃归到尊经之意,云净水空,绝无凝滞。六经,易经尚书诗经礼乐春秋。通人物,达四海,塞天地,亘古今。多读多思多向书友学习。
2025年2月19日曾瑞云晨间随笔26
老师今天重点讲到“时”话题,是古人指上面是一个之字,就是一个草,不断往上生长,下面是一个寸,是有规律的,天上太阳走的路经,它在天上是按规律运行的。老师说,“抓住时间就抓住了一切啊,就象恩师祁总说“你的注意力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时左边一个日,右边上面一个脚板,之乎者也的之字,然后中间一横,代表一个方向,下面一个尺寸的寸。做事要有分寸。时势造英雄,否则错过时间,将时过境迁,而不是时来运转。
张先生对邓老师说读书先读《论语》孔子说话有商有量,娓娓道来再,他活到73岁。再读王阳明的书。阳明肝火太盛,57岁过了。邓老师说最喜欢的“和气致祥,和风细雨,”但老天也会有发怒的时候,同样会有暴风骤雨。就该发怒的时候就要发怒,该生该和风细雨的时候就和风细雨。是用眼睛仔细的辨别。为什么春秋。孔子写春秋时,把郑庄公改成郑伯公,就是一字之褒贬知春秋。
今日《尊经阁记》阳明先生三遍重复的话语,明日再写。笔端藏心曲,时光酿墨香。
感恩大家愿意将时间交给晓窗书会,也感恩邓老师每天带大家早起读书,共同成长!
2025年2月19日 晨 程秀珍随笔
本学期开始第一个单元是关于童年的主题。看到诗人、作家笔下的童年,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几乎有一半时间是在病中度过的,一至三年级几乎没有上过课。三天两头生病,只要当下的流行病发,我必得之,屁股打针打得都发硬了。听母亲说,晚上用热毛巾敷一下,第二天接着打。用父亲的话说:“我家的这个姑娘是药水儿泡大的。”就这样一个病怏怏的我,却整天闲不住。只要身体舒服一点,便满世界的乱跑,常常忘了回家吃饭。劳烦母亲大街小巷地喊,当然每次回到家少不得一顿吵。但我依旧我行我素,死不悔改,为此也没少挨母亲的打。记得有一次,我和同伴出去玩,从四五米高的土丘上摔下来,腿骨折了。这下,倒是安生了,每天趴在窗户上看着院儿里的人来人往(那时,我们家住的类似北京的四合院,好几家住一个院),羡慕极了。现在的我几乎成了宅女,连门儿都懒得出。和小时候一比,简直判若两人。
2025年2月19日黄小娥晨记
周一上午第三、四节课是行政例会时间。大课间时,数学老师发微信告诉我,吴同学胸部疼痛,据说是被韦同学打的。具体情况是,韦和邵玩耍,本来是还手打邵,结果打到了旁边的吴。吴不甘示弱打回去,于是两人就开始互打。因为男生力气相对大些,韦一直处于上风,把吴逼到墙角才停止打闹。之后吴喊不舒服,见我不在就告诉了数学老师。数学老师让她去看校医,校医说暂时没事,如果继续痛就要去医院。
中午我在学校看到吴用餐,便关心地询问她是否还不舒服,她表示吃了饭就没事了。我想着小孩子打打闹闹是常有的事,下手一般不会太重,既然她说没事,我就没有再过问,也没问她有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家长。现在想来,这是我的疏忽。当天晚上,家长就跟我说起这事,说孩子在学校被打成这样。虽然孩子当时只是说肚子痛,但我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打电话过去说明事情经过,并建议家长观察孩子,如果还痛,第二天就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第二天孩子来上课了,说不痛了,可下午上课时又喊胸部痛,我顿时紧张起来,生怕真打出什么问题。我赶紧联系家长,让家长过来把孩子接去医院检查。在医院,医生建议拍片子,家长照做了,结果显示没事,大家这才放心。这几天我也联系上了韦的家长,告知了事情的原委,韦家长态度很好,愿意承担所有损失。
事情到此基本结束,但给我的启示是,不管孩子在学校受伤程度如何,有事还是要及时通知家长,不能等家长联系我,不然太被动了,还容易让家长觉得老师不关心学生。其实每个课间,除了周一上午要去开行政例会,其他时间我基本上都会出来看看,没想到周一就出事了。虽说事情最后没那么严重,但这几天着实让我困扰。
《被窝里的春天》
想起我们那贪睡的童年就有很多话要说——
窗外的雪粒子正簌簌地敲打窗棂,我却像只越冬的松鼠蜷在炕头。破棉被里裹着昨夜灶膛的余温,像团发酵的面团般慢慢发涨。没有书桌的童年,我的作业本总沾着被褥的潮气,钢笔尖在起球的粗布床单上划出沙沙的声响。
父亲扫雪的扫把哧拉哧拉画着土院的脸,咳嗽声混在冰棱坠地的脆响里。弟弟妹妹在院里堆的雪人总缺半拉耳朵——他们永远等不及我写完最后一道应用题。邻家婶子裹着蓝布头巾,立在结了冰凌的屋檐下喊:"二娃子,再不起床扫雪,晌午就喝西北风去!"她家铁皮桶的叮当声,成了我最好的催眠曲。
数学书页上的三角形在灯下摇晃,钝角锐角渐渐模糊成连绵的山脊。铅笔从指间滑落时,我梦见和弟弟抬着豁了口的铁皮桶往山沟去。冰碴子扎进布鞋底的刺痛那样真切,直到在被窝里翻个身,才发现膝盖抵着的不过是烘得酥软的荞麦枕头。
灶间飘来烙饼的焦香时,我总会往被筒深处缩一缩。
母亲纳鞋底的顶针在窗台下叮铃轻响,像落进梦境的小银鱼。弟弟带着寒气扑进被窝时,我迷迷糊糊数着他睫毛上的冰晶,觉得那些解不开的应用题,大约都化成了热炕头蒸腾的白雾。
2025年2月19日 谢洪霞 晨读杂记
记忆中的童年
我的家乡在鄂西北,那里是典型的丘陵地带。没有高山大川,也没有平原纵横,从我记事起,十几年来,一直生活在那里。那时的我,以为天下都是这样的。
没有见过世面,就觉得,村前的大水库,就是最大的湖了;西边的坡地,就是最高的山了;家门前的水渠,就是最大的河了。多么可笑,多么无知。
然而就这个场景,以后会无数次出现在我梦中。
无论我后来去哪里读书,在哪里工作,在异地生活了多少,午夜梦回,故事都发生在那片丘陵岗地。真是奇怪。
记忆中,我们从奶奶家分出来,自己建了一大片房子,三间正房,还有三间厢房,一个大院子,后面还有一大片树林。房前挖了一个小水塘,养了些鱼,一到夏天,鱼就游到水面上来吐泡泡,我们会采一些新鲜的草给它们吃,看它们的嘴一张一合,觉得很是有趣。房子的西边,是一大片空地。父亲喜欢种树,我们就栽种了一些我记不清楚的树,一到春天,这片空地长满了艾蒿,有时能长的比我还高。艾蒿在我们那里,是最不值钱不被人重视的东西,因为牛也不吃,烧火也不旺,顶多在端午节割几枝回来插在门框上。
房前有一地块平地,有一亩我吧,栽种了一片梨树,一人多高,枝上挑着心形的叶片。我们都很欣喜,愉快地忙碌着,想象着以后有了梨子挂满枝头,可以尽情地大吃。只可惜,后来很快就搬走了,也没有吃到一颗梨。
最让我怀念的,是房子西边特别茂盛的蔷薇,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它叫什么,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它长长的枝条,长满了小刺,一到春天,嫩嫩的、深红的枝条抽出来了,特别可爱,我们有时候折下嫩枝,剥了皮,就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一股清甜的滋味就盈满口腔了。
初夏季节,就是蔷薇花盛开的时候了。它们在和风的吹拂下,热烈地开满枝头,一大片,引来无数的蝴蝶与蜜蜂。我常常痴痴地站在它旁边,仰着头,看着这一朵,又看看那一朵,总幻想着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朵,开放在这温暖的天空下,享受着蜜蜂嗡嗡的赞美,蝴蝶亲吻的温柔,还有风儿拂过的颤栗……
“满架蔷薇一院香”,何止一院,它染香了我整个童年……
2025年2月19日 张树枝晨读随笔
王校长开学致辞。对3个关键词深有感触。
1.活力百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喜欢运动,坚持运动(想玩,会玩,玩好,好好玩)这是当下合情理,比较急迫的事情。针对现在校园里“小眼镜、小胖墩、小豆芽、小焦虑”四小数量越来越多,必须引发我们的思考。现在的课件十分钟变成了十五分钟,一周两节的体育课变成了一天一节,而且一天两操不动摇。目的只有一个,增加学生的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多与自然接触。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且百花的娃娃们更加的幸福,他们能够享受四五十个社团的福利,想学什么就报什么社团。我也开始了春季运动,和学生一起做两操,晚上和老公一起跑步。
2.实践百花(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好好干事)人要有想法做事情,享受做事的过程。就如现在每天晨起读书记录,带给我一天特别好的情绪价值。昨天我慎重的还记下了一天做好三件事。做事还要有方法,方法不对白受累。当我们有了做事的行动,有了方法,自然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最后最重要最难得是持续做好事。那就是我要说的第三个词——定力。专注于正确的事,专注于持续做正确的事情。
3.定力。佛教用语指一种禅定的能力,即通过修行让自己的身心专注于一境,不被外界的干扰和内心的杂念所动摇,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心理学角度指个体在面对各种诱惑、压力、干扰等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坚守自己的目标、原则和价值观,不轻易被外界因素影响而改变自己的心理品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或面对困境时,要表现出沉稳、镇定的心态和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我每在开启学习一个新的技能的时候,都会在心里给自己暗示,给足时间,允许出错。
2025年2月19日徐洁晨读随笔
虽然爷爷奶奶对我家儿子这个长孙很是溺爱,但儿子自小懂事儿,称得上暖男。他自小放学一回家,放下书包就跑进厨房找妈妈。看到我忙碌的身影,往往是一边帮我择菜,一边跟我叽里呱啦的聊在学校里的见闻,见我做完饭之后,再帮我一趟趟把饭菜端出来,把碗筷摆放好,然后再喊爷爷奶奶爸爸等坐下吃饭。即使到大学期间,放寒假回家,蒸馒头揉面等活计,一般都是由儿子帮我承担的。我一直不知道我这个当妈的情绪对孩子会有多大的影响,直到在儿子上大四时,我帮他收拾房间发现了他在高一的日记本,其中的一篇日记让我顿时泪流满面。日记的题目是不愿过年。里面大致写到了,每到过年,爷爷奶奶还有小叔家三口来我家过年,然后相应的客人如潮水般涌来,于是见妈妈总是在厨房忙碌,吃完早饭不久洗涮完之后又要准备中午的饭菜了,中午大家酒足饭饱之后,妈妈又在忙碌洗涮,然后接着忙晚上的饭菜。他说,记忆里,晚上他睡时,妈妈还在忙,而早起时,妈妈已经又在忙了,以至于少时的他一直误以为妈妈是不用睡觉的。日记中也抒发了面对爷爷奶奶对我所做的饭菜的挑剔他内心的不满。看了儿子的日记,我顿时意识到,多年里我虽然看似在付出,但我时不时呈现出来的不良的状态,传递给了孩子不良的影响,我必须扭转这一问题,虽然时隔几年,但只要努力去做,为时不晚。于是,就这一问题,那年我跟夫君进行了一次彻夜的长谈,谈到了多年里他对家务的少闻少顾,谈到了自己的累与委屈,谈到了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渴盼,尤其谈到了我们应该营造怎样的一个家庭氛围才更利于儿子的成长与幸福。我们共同约定,以后逢年过节,打扫卫生、蒸馒头、煮肉等重头活儿,一定要赶在儿子回家之前全忙好,让儿子看到的是妈妈轻松快乐的感觉,让儿子把对妈妈的疼爱,更好的转到对爸爸的尊敬上。人真是需要成长,当我和丈夫认真沟通后并努力这样去做时,感觉家庭的氛围渐渐回到了自己恋爱时初心的追求。虽然还是家务还是忙碌,但心境不一样,一切也都转了。夫君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家务中,并渐渐尝到了做家务的喜悦。
2025年2月19日,正月二十二,星期三,赵兰萍随笔。
(大安镇记事四)
房东家除了这株高大的葡萄树,房屋周围还长满了很多油桐树和核桃树。油桐树开花了,到处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桐花的味道,慢慢的会结出咖啡色的桐油果。听大人们说桐油果有毒,千万不能吃。但桐油果可榨油,可以给飞机上用的。
核桃树的叶子茂密,硕大的浓荫更是如一把巨伞,遮住太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歇凉场所。平素大人们就搬着凳子,在树下乘凉,聊天。孩子们就在树下凉荫处玩耍,捉迷藏。有时候,房东家的大儿子嫌弃我们几个小,不和我们一起玩,就偷偷的跑到其他地方去了。房东阿姨看不到他,经常是扯着嗓门在院子里到处叫老大儿子:“财娃子,回家咧,吃饭咧”!我和妹妹就会小声学房东妈妈叫儿子的腔调,学完了,还捂着嘴吧笑个不停。妈妈听到了,就会批评我俩:“哪儿有孩子学大人说话的,成笑话了!”
核桃树开花了,一串一串在树缝隙间隐藏着,在树梢上舞动着。人从树下走过,黄绒绒的花絮无意间掉落肩头,亲吻发间。花絮落完了,在长花絮的地方会长出一个个小包包,眼看着核桃由拇指大小慢慢变得小拳头大小,外皮青幽幽、形状圆滚滚油亮亮的。房东的大儿子,有时候淘气的爬到树上,给我们摘几个核桃,然后用石头砸开绿色的皮,再砸开,里面只是一包稀水,啥也没有。核桃皮的汁子还染的手上发黑褐色,洗都洗不下来。
到了阴历七月七以后,房东叔叔才就会用竹竿打落核桃,地上会滚的到处都是,我们也捡的不亦乐乎。
大安镇每个月都有几个集,忘记是初一,还是初五了。赶集的地点在河滩里,妈妈也会领着我们下到河滩里跟集。遇到卖核桃的,价格合适,也会给我们买很多核桃。记得一元钱买可以买七八十个,有时候,遇到便宜的农户,一元钱还可以买到一百个核桃。妈妈看到房东家在火炉子上方熏肉的情景,就让爸爸在我们锅灶上端搭了一个架子,架子上放了一个大框子,把买回来的核桃放进去,每天烟火熏着,时间久了就变成了熏核桃,
砸开吃着可香了!至今那熏核桃的味道还记忆犹新,但却再也没吃到过。
2025年2月19日龚红梅晨记
又见抛物线
没有单元试卷,也就没有单元考试;没有期中考试,也就没有期中检测等级;期末嘛,听从指挥。
那是不是可以完全躺平了吗?当然。这就是地域的特殊性,我们赶上了好时机!
可是,我们有多学科融合作业设计,每学期都有,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是每个老师都要交吗?当然不是,一个年级组交一份。由组长牵头组织完成。
也就是说有的老师可以不做?是的。组长可以不做吗?如果组长能调得动小组成员做,就可以不做。
哎呀呀,我们一组的官、老、孕……只有我做。因为我还兼职组长。
昨晚看了一晚上的文件和《新课标》,脑细胞激碎了一地……晕了,睡吧睡吧,梦里啥都有!
今早起床,推窗向外望,城市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远处,天边渐现微薄的霞光。
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哦,又见抛物线,柔美的,灿烂的,轻轻巧巧地落下。
2025年2月19日 郭鸣凤日记
星期二与以往一样下午是语文教研组活动,在这期间我们先进行的是统编版版的语文教研培训集中学习了一会儿,其实是一年级的培训,但是每个人谁也不敢说自己不会教一年级,所以干脆全部都要,自然照片免不了要拍的!接下来,分管领导在教研上给我们说了一下这学期的常规检查要求,毕竟这学期的开学在第一天会议上就已经领教了变化!原先学校规定的是五年以上教龄可以写简案,十年以上的备书案即可,而这个学期则来个彻底翻转,需要十年以上的才可以写简案,并且课表上的课比之前的还增加了,最主要是以前术科可以安排自己班上的,这个学期全部要换成别班的,并且还要有手写的简单教案,(因为以前都是电子的打印教案),好多老师就在那吐嘲着,大家语言里满是不解与牢骚!对此,我很平静,原因是与其报怨吐嘲,不如自己想办法改变课堂教学,毕竟这是无法改变的决定。所以我能深刻体会到教师这行是必须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是不断变化的,时代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唯有自己不断去学习改变,但不管怎样变,其实课堂教学就是紧扣听说读写外加一个思进行,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形式上要做出改变就是!比如读,如果以前采用的是自由读齐读整篇,那现在可以采用开火车读,轮流抽读,每个孩子读那么一两句话,又比如听写如果以前采用的是一个单元集中听写,那么现在可以细化到每节课听那么三五个词语,让孩子们看见进步,给他学习上的自信!反正我是这样觉得的!哎……不说这话题了!最后我们一起集中进行了关于语文第一单元教学的集中讨论,大家分年级进行,还是非常热烈的!
今早的学习中,重新学习了“时”这个字,对它有无限的敬畏!太阳行走都有轨迹与规律,不可乱了分寸。这让我想到了很多语句,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过境迁”“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时势造英雄”“学而时习之”。可见,时间安排对一个人的生活是很重要的!让我不得不去反醒自己,让我重新思考如何来分配我们一天中的时间,有效利用好它!原来一个字弄懂了,我们对待它是会有另一种情感的!
上班时间就要到了,该出发了……今日就记录到这里吧!
2025年2月19日熊凤珍晨记
从昨晚到现在心里一直空落落的。
昨天中午回家,开门声一响“是奶奶″,“奶奶",宝宝一边在电视矮柜上玩着他的“警车”,一边嘴里念到。“是的,是奶奶回来了。"我笑着回应。我真的好奇,小孩子哪里建立的时间观念,他是出么判断是谁开门进来的,怎么不会弄错。
每天,儿子儿媳早上7点多同路上班,宝宝醒来冬天有点赖床,在床上发“嗯嗯”的声音,我从阳台的小桌旁迅速跑过去,“奶奶在!”,他揉着朦胧的双眼,脸上红扑扑地,奶声地问“妈妈呢?"“上班去了,爸爸也上班去了,奶奶在呢?起床吧!”他会害羞的说“睡个懒觉。”然后冲着你咪咪地笑。那我们听个《三个经》,奶奶干活去了。"宝宝有时会欣然答应,有时说:“不要″,那你躺在床上,自已玩哈!″
8点多,在床上宝宝听到开门声,“爷爷,爷爷买菜啦!”
晚上近7点,这会多是我在陪宝宝玩,爷爷在做饭,门轻轻一响,宝宝快步跑上前去接“妈妈,爸爸",若是爸爸先进门,还追着爸爸连串地问:“妈妈呢?妈妈呢?″
昨天中午吃饭前,宝宝还在阳台,拿着小型喷水壶,给橡皮树,草莓小苗浇水呢!一边吃力地压着,一边说:“喝水!"一边又自答“谢谢!″,把树叶,树枝每个地方喷到,然后又嘻嘻地往阳台玻璃门上喷,往地下砖上喷。‘哎呀呀!这个门与地不需要喝水!"我想要抢下喷水壶,宝宝紧紧地护着,“不给!不给!”“抢”,东跑西走和我捉迷藏。最后看我挺严肃,“宝宝捣乱。”他又自我检讨起来。
昨天到了傍晚,发现宝宝发烧了,住院了。我一个人,在家里,没听见了宝宝的声音,心神不宁,后来爱人回来说,甲流,烧已退了。
“哎呀!宝宝不就是发个烧,住个院吗?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生病,没事的,很快就会好的。”转念又自我安慰!希望宝宝快点好起来!奶奶下午去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