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也就是一年而已
连续开了三个会,总算结束了农历年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收拾东西下班走人。如释重负。好像,非要等到农历年这一天,才能算是对过去一年盖棺定论,才能对过去一年做个总结。然而,农历年也只是农业社会的残留文化,谁现在还按照农历年过日子呢。其实,2017年算起来也快过了十二分之一呢,怎么都不能说是这一年刚刚开始的呢。连公司的财政年度,也是从1月份开始算起呢,销售们都还抓紧时间趁春节前催客户下单呢。
在众多的新年致辞当中,我看到了一句奇葩:“年是人类挺有意思的发明,把人生分成了若干小段儿,给人个挺强的错觉,似乎过来这个分水岭,来年的自己就不会是这个熊样,然后内心就很欢愉。”想一想,有点道理,又没有点道理。在农业社会,大冬天没有啥事干,万物沉睡,寒天冻地,人们总得在贫乏的精神生活中找点乐子,于是才有了“年”这个怪物,才有了“春节”这个节日。过完这个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农人们又可以期待新的耕种,新的收成。大自然过节之后日新月异的变化,也真实的给予了在万物萧条季节的农人们以希望。然而,到了工业社会,互联网社会,这个人为划分的节点,似乎意义并不是很大。过完年,娱乐还是那些娱乐,工作还是那些工作,压力还是那些压力,反正季节的变化并不太影响工作的进展和压力的承担,“年”有时候甚至变成了一种负担。并不因为过了个年,“自己的那熊样”就有天翻覆地的变化。看看百万大军迁徙的春运,看看各个人头攒动的餐馆,还有各种“防逼婚防逼生防亲戚”的各种绝招的流行,各种日常的生活被打乱,才是过年对于现代人的意义吧?
曾几何时,我也是这些迁徙大军的一员,千里迢迢赶回老家跟父母亲人团聚,享受短暂的亲情然后面对各种各样网络上已经详述的问题。我们社会发展的太快,而我们的文明发展的太慢。有人已经登月饱览地球美景,我们却还要求大家必须聚一聚来沟通沟通情感。我很认同连岳的过年过法,他提到,过年也就跟双方父母吃顿饭,然后该干嘛干嘛。但是,挟裹在强大的家族氛围中,恐怕是非常难做到的。
农业时代,大家喜欢过年,更多是因为,借此契机,许久不联系不见面的亲朋好友聚一聚,而且必须是聚一聚,来交换信息,交换资源,更重要的是,男女青年交换婚配信息。不然,如果来保证信息的流动呢?如何保证家族的繁衍和家族势力的巩固呢?现在都移动互联网时代了,有什么事情不能一分钟之内沟通么?原子化的社会组成,有多少人还需要除了父母之外的家族的支持呢?
不知道谁说的,哪有什么“新年”,哪有什么“节日”,不过是又一个24小时的时钟走动。如果你不做点什么,这个日子和其他千千万万的日子有何不同?这一年,与其他无数个年又有何不同?这一点上,我实在是无法反驳。
又一年而已。
只是,就当我们拿这几天来稍微调整一下心理重心。心里明白,不会有任何改变,倘若我们自己不做点什么的话。
还是要祝大家新年快乐!
因为,我也要收拾行李去父母那里过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