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写日记八年了,陆陆续续的阅读不计年数,对文字有一种简简单单的喜爱,我且理解为这是我对文字的初心。
目前我已全职带孩儿一年多,日记虽然没有天天写,但从没放弃过。还在医院的时候,孩子在保温箱,我亦要求休陪产假的老公把我的日记本带上。如今于我而言,孩儿健健康康的成长最令我欣慰,一家人待在一起是我无可比拟的幸福,和老公带孩儿一起阅读写字,更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
怀孕到第七个月我正式离职,怀孕期间我玩斗地主,玩开心消消乐。娃出生后直到第六个月,我几乎都在玩绝地求生和开心消消乐,那会儿我的状态简直像是网瘾大爆发,沉溺游戏到身体和心理都产生了抗拒。那时候,我的新生娃娃一天能够睡上十五个小时,我守在她身边,无所事事,如饥似渴的需要游戏来打发时间。这期间唯一没有放弃的日常就是写日记了,写写宝宝的胎动,布布出生后就记录她的成长,偶尔也会拿起书本来看,却很难静下心来。2018年预定的阅读目标是13本书,到最后才看完了3本。
不记得是哪一天,刺激战场变成了和平精英,我告诉老公这款游戏的体验感不好,我删了。也不记得是哪一天,我告诉老公,我把开心消消乐也删了。由此,带娃看书写日记构成了我一天的主要元素。2019年,我已经看完了18本,其中包括长篇短篇和杂文,目前还有3本本在读。
我的小孩一岁了,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正在学走路,喜欢到处玩,睡觉的时间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所以我只能趁她睡觉的时候并排除做饭吃饭的时间才能够阅读——这也意味着我在白天没有时间休息。由此,我的一天开始变得充实而紧凑,也渐渐地有些力不从心,但基本还是保持着每天看书一小时。上周统计,手机阅读21小时,纸质书阅读时间没做记录。
昨天晚上,我手上捧着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娃娃坐在爸爸的腿上玩玩具看电视,爸爸手上也捧了一本书,娃娃的小手也时不时抓抓爸爸的书。在我看来,这幅生活画很美。实质上确实是很美的——我当时愣了一会儿,爸爸没有发现。我在想,我们看的书不一样,那么我们的思想世界也就不一样,此时我们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但是,我们做的事情是一样的,我们又可以彼此分享各自的世界,这样我们又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关于读书分享,我们都会把已经看过的和正在看的告诉给对方,彼此认真的聆听并探讨,譬如《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红楼梦》。感兴趣的我还会从他的电子阅览器上同步到我手机上kindle的app去看,譬如《黄金时代》《长恨歌》《第九个寡妇》。同时,他也鼓励我坚持读、写并分享。不为别的。
关于读书有没有用,很多人都产生过疑问。这个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我想大部分是针对文学作品而言的吧,因为专业书和工具书显而易见是有教学目的的,而我通常所说的的阅读便是指阅读文学作品。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们不具备快速带来可见效益的功利效果,它们是没有用的;对另一部分的很多人而言,它们有着多姿多彩的生命轨迹,碰撞出五彩斑斓的思想火花,它们是生活的写照和升华,它们有没有什么用呢?生活有没有什么用呢?“有用”或者“没用”是不那么重要的,初衷不在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过写日记有没有用,因为日记大概就是流水账,想怎么写便怎么写,且有一定的私密性,对别人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是没有什么用的。对写作者而言,日记是文字对生活的记录,无论是美好的回忆还是痛苦的记忆,普遍的存在都能在多年以后化为一笑而过,笔下的它们曾经是生命的一部分,化为一笑时它们都是美好的了。“有用”或者“没用”也是不那么重要的,初衷亦不在于此。
本人对于阅读的文字和写出的文字都是纯粹的个人把玩,所谓纯粹便无有用无用之分,初心吸入,初心输出,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