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学习方式
书中提到了两种学习方式:
- 被引导的学习
- 没有引导的学习
我们在学校上老师的课,就是典型的被引导的学习。而我们通过观察自然或者总结以往的知识或理解,就是没有引导的学习。
作者这里着重区分了知识与理解:知识其实相当于某种资讯,而理解则表示了咨询的的由来,就像我们知道“f=ma,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加速度”,如果只知道了这个公式和用法,实际上只能算是多掌握了一条知识,我们的理解力并没有增长。
三种阅读方式与活力
这里本来讲读书,却又说到学习,是因为阅读也是学习,而很明显阅读属于上面所提到的第一种学习:被引导。这里,阅读被分为了三种:
- 消遣的阅读
- 吸收资讯的阅读
- 增强理解力的阅读
第一种自然不必多说,挑一本感兴趣的书,便可以作为消遣。第二种阅读便是为了增长见闻,了解社会新闻、娱乐八卦、知识工具等等,这些都属于资讯。最后一种,便是增强理解力,通过这种阅读,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字句中独立思考获取字面内容以外的东西。
上面三种阅读,每一种都比前一种要有更多的思考,甚至可以说,第一种只需要看过一遍,很开心就行;第二种就需要调动记忆力;最后一种是记忆、思考的综合。而这里的思考,就是这一章的重点:活力
阅读都已经进行了分类,作者其实还提到了几种书,这里说的几种并不是类似于网络上书单的内容,而是对于每个人不同状态对书进行分类。
- 首先是一种书,书上的内容你都懂,那么这本书不合适,因为作者要灌注其中的思想恰好与你已有的相同。
- 还有一种书,上面的很多内容不知道,只有借助外力(请教别人或者阅读其他书籍)才行,那么这就不是一本适合的书,因为它现在需要的是资讯(知识)的积累,而不是理解力。
- 最后一种,是我们不参考其他东西,单纯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而得到提升的书籍。
在这本书中,主要就是讲的第三种书的阅读技巧,也就是阅读的艺术
阅读,就像是一堂没有老师的课程,我们只能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在书中找到答案。就像无数先贤从无到有,从观察世界出发,回答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比他们简单了许多,只要观察一本书就好了。
问题
不明白,既然知识积累并不是提高的理解力也不是本书的主要内容,那么对于广大工科生,主要阅读知识类书籍,是不是帮助甚微?而只有在文史、社科才会有独到的提升?
当然,这个问题,当我读完这本书才能够回答了。
To Be Conti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