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读书会第54期‖跟着李春青老师学习《非暴力沟通》

文/梁树丽

老梁读书会第54期

我和李春青老师相识是在网研社的年会上,她给我的印象不仅仅是青春靓丽,还有她性格温润,说话柔和且情绪稳定,这在同龄人中是很难得的存在。

当她选择给我们分享《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找到了答案,果然书是可以浸润和提升一个人的能力和认知的。

春青老师从“什么是非暴力沟通”,“是什么蒙蔽了爱”,“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和“非暴力沟通如何运用”四个方面对这本书做了深入解读。

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春青老师打破了按照书中内容分享的套路,她大胆选择以“练习”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内化定义,比如“感受”与“想法”这两个概念的判定。

我们有时候还真辨别不出二者,比如第一个“你真可恶”,这是我们的感受还是想法?我觉得都可以是,但是听完春青老师的解读,这句话是想法而不是感受。

感受是别人带给自己的,是由外向内产生的,而想法却是由内向外产生的,我们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很多时候只是在表达想法,而不是在说感受。

练习法

比如老李说好的控制饮食,结果他又贪吃,我们表达想法的沟通是“你就是一个不自律的人”,而表达感受的沟通则是“你又吃这么多,我对你的健康很是担心”。

表达想法的沟通和表达感受的沟通哪一个更能让人感受到对方的爱,哪一种方式更让人容易接受,很明显是表达感受,所以会表达感受的人才是沟通高手。

我们需要以“我”字开头来表达感受,而不是“你”字开头来表达指责。

需要和要求这两个概念也是不容易理解的。需要强调的是个人的基本需求未得到满足,如“我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而要求是对外部行为的具体期望。

比如老李不控制饮食这件事,我表达需要的时候可以说“你说到而做不到这件事是你减肥路上最大的问题,我需要你能和我一样对自己狠一点。”而我表达要求的时候可以说“从今天开始,晚餐你不能吃饭,回家不能进厨房。”

四个步骤

当我用书中的四步骤来践行的时候,我对老李减重这件事的沟通就成了下面四句话:

1.观察:说看到的事实。

老李,今天你又没忍住美食诱惑,又放纵自己吃饭了。

2.感受:说自己的感受

你这样下去,我很是为你的健康担心啊。

3.需要:说其中的原因

没有健康一切都是零,我们都有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控制好自己的体重。

4.要求:说自己的期待

我希望你重视健康这件事,以后少吃多动,晚餐不吃。

当然我们刚开始用这四步骤来沟通的时候,我们还是不习惯,没关系,至少我们学会了在沟通前去思考如何说这件事,在思考的过程中,自己的情绪也被平静安放,这对有效沟通是非常有用的,最起码我们没有带着情绪。

昨天我和家长沟通孩子上课不学习问题的时候,我先谈事实,比如“孩子这今天上课的时候,不做笔记,不背诵,和前面学生闲聊”,然后和家长谈感受,“我非常重视咱孩子的学习,每节课都在操她的心,但孩子这样做让我感到很失望”。谈到第三句话的时候,我说“咱孩子绝对有学习能力,她是一个学习的好苗子,所以老师才严格要求她,我希望她能每天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我希望家长和我一样重视孩子的学习,配合老师一起严抓孩子。”

我们和家长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的爱和期待,这样的沟通才是最有效果的。

当然书中给出的这四步只是一个例子,而不是万能公式,我们千万不要生搬硬套,而是要灵活应用,很多时候,在事实面前,我们只需要表达感受和要求就行,当然我们也可以直接说要求。

松娜老师在交流讨论环节给我们分享了她和班上一个孩子沟通的案例,效果非常好,她用的是“共情”的沟通方法,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沟通的道路有千万条,而不仅仅是书中这一条。

松娜老师给我们讲儿子考99分而扔掉试卷的故事,她在和儿子沟通前,先用deepseek软件上求助,然后根据软件上的沟通方法去和儿子沟通,结果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儿子不仅正确认识了分数这件事,还从中获得了不一样的成长,而试卷的一角被冰箱贴珍藏。

我为松娜老师点赞,我觉得她太有智慧力了,她抓住了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契机,引领孩子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通过春青老师的分享,我再次感受到现在的年轻人思维很是活跃和高能,我们老梁读书会中的其他老师,如莎莎,金慧她们也是如此,她们强大的成长力和智慧力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也尝试着对Deepseek提问,果然它很快就给出了我答案,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强大。

Deepseek

无事此静坐,有福方读书。周五晚上的读书分享给我们带来的福利太值了。

再次感谢春青老师的分享,超棒!

27人参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