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观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核心理念,是衡量其政治素养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的问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树牢正确政绩观,既是政治要求,更是人民期待。
一、以民为本,筑牢政绩观之“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政绩观的核心,党员干部只有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才能明确干事创业的方向。从教育公平到医疗保障,从住房改善到就业帮扶,每一个民生领域都需要干部用心去关注、用力去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筑牢政绩观的坚实基础。
二、求真务实,走稳政绩观之“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树牢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出实招、求实效。浙江二十多年坚持实施“八八战略”,靠的就是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不贪一时之功;更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积极投身于各项事业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三、着眼长远,绘就政绩观之“图”“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树牢正确政绩观,必须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多创造泽被后人的“潜绩”。生态环境保护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江岸线从污染到生态修复的转变,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党员干部应具备大格局、大视野,不可因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逐步将党的二十大宏伟蓝图化为现实。
四、以榜样为“镜”,汲取精神力量榜样是一面旗帜,指引方向;榜样是一种力量,激发斗志。近期播放的《榜样9》专题节目生动展现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事迹,彰显了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党员干部要以榜样为标杆,学习他们“拼了命,也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为民情怀,将榜样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强化党性修养,确保政绩“纯正”党性是正确政绩观的基石。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要强化党性淬炼,提高党性修养,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不折不扣完成上级决策部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牢正确政绩观,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民为本、求真务实、着眼长远,以实干担当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