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离
我们首先从“这是谁的课题”这一观点出发,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是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例如: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与此相对,父母命令孩子学习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如果这样的话,那肯定就避免不了冲突。我们不能干涉孩子的课题,但孩子需要的时候可以施以援助。有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世上的父母总是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是父母们的行为有时候很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虚荣又或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真因为察觉到了这种欺骗性为,孩子才会反抗。
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干涉甚至是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这种苦恼的人际关系要想解决,那首先就要弄清楚“这不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那些是自己的课题,那些是别人的课题。然后,请丢开别人的课题。
什么是自由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是选择别人的认可还是选择得不到认可的自由之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按照别人的期待生活会比较轻松,因为那是把自己的人托付给了别人,比如走在父母铺好的轨道上。尽管这里也会有各种不满,但只要还在轨道上走着就不会迷路。但是,如果是自己决定自己的道路,那就有可能会迷路,甚至面临该如何生存的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或者是不想被任何人讨厌。
没有人愿意招人讨厌,这是普遍欲求。但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讨厌你的人。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就是自由。也就是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是要故意惹人讨厌,而是说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即使被人讨厌也没关系。
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而这,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