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东哥早上起床晚导致上学晚了,我们家庭群里又开启了一番激烈地讨论。这段时间,东哥每天都睡得很晚,十一点多了才睡着,早上八点不到喊他起床上幼儿园,睡眠时间还不到九小时,这对于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肯定是不够的。
他为什么睡得这么晚?主要原因是晚上他有太多想玩的玩具,等我下班回家,还一定要我陪他玩一阵子,要么就是讲故事睡前谈话,一直把全套动作做完,起码也十点半了。偶尔有一两次我按时下班回家不做其他事情,专心陪他玩,九点前我们就可以洗澡到床上,十点左右睡觉是没问题的。所以,我觉得主要问题还是在我这里。
不过,今天家庭群里的讨论,让我又陷入了思考。说东哥是一个动作慢的孩子,他如果是去游乐场玩绝对第一个冲在前面;买了乐高玩具回来他宁愿不吃饭也要马上把积木拼好;有时候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是坐在地毯上把作业写完……这些迹象表明,他并不是一个做事拖拉的孩子。他只是晚上洗澡睡觉慢,和早上起床慢,慢的背后是他的心理需求,而并不是他性格本质中的特性。
所以,每次听到他爸爸或者奶奶说他做事情拖拉,我是不认同的,“做一件事情拖拉”,和“他是一个拖拉的孩子”,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但很多时候大人这种无心的评价,可能会让孩子真的变成一个事事拖拉的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就事论事,不要给孩子轻易下结论,也不要去轻易定义他的本质。
因为早上去幼儿园晚,我们有时候很着急,一急就会催,一催就心情不好,最后东哥也会暴躁,然后一早上整个家庭氛围非常糟糕,每个人都好像是焦躁不安,都可以马上发一通脾气,这种情绪化的状态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远比这件事情本身带来的结果要严重,这也是我很反感的。
我很赞同一个观点,让孩子承受自然结果,而不是大人告诉他,或者说“你今天不快点我晚上就不早点来接你”,这两者根本就不存在必然联系!孩子去晚了,让他承担迟到的结果,就可以了,大人急也没有用。很多时候我们着急,是因为自己赶时间急?还是碍于面子,怕孩子迟到了影响自己在老师心里的印象?不管是哪一种,这并不真正是为了孩子!让他承担自然后果,慢慢地,孩子会在体验中明白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怎么安排时间才最合理。管理时间是人一生中的功课,对于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要让他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并且能到了时间点去做该做的事情,似乎不太可能。
换言之,他希望多一点跟妈妈相处的时间,希望多一点玩的时间,这也不是错,这是孩子的天性。大人要做的应该是想办法慢慢引导,跟他一起去制定时间表,一点点让他改进,可能需要一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欲速则不达,习惯并不是一两天能改掉的。
再退一步来讲,哪怕这个习惯他改不掉,他也是我们的孩子,我爱他从来不因为他表现好就更爱他,表现不好就不爱他。大部分时候我会很理性地看到他身上出现的问题,很少会情绪化。因为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人,为什么要苛求孩子事事都做到最好!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接纳孩子的缺点,放大他的优点,自己不焦虑,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真正爱孩子,不是为了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也不是为了跟其他家长进行比较,我们心态会平和很多。如果更多的是想多陪陪他,多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我们所认为的“问题”或许就不再是问题。爱和陪伴才是教育孩子最有意义的过程,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
因为孩子对我们的爱,不会因为我们平时陪他少就减少,不会因为我们工资低就变低,他对我们的爱从来就没有任何条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