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幼儿园之前,孩子们都是人体自带闹钟,多睡一分钟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上了幼儿园之后,又都变身为起床困难户。这还是家长头疼的开始。进入小学后,“快点写作业”成为绕脑神句。
家长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追追追、催催催,然而孩子反抗地越是激烈。
家长在父母的位置上,尽心尽力教导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可以罗列出一大堆,每天绝对禁止做的事情也是一箩筐。在家长看来这些是合情合理,套用俗话“都是为了你好”。在孩子的位置上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如果家长把每天对孩子所说的“必须做”和“禁止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就会发现自己的话里有多少是命令、警告、威胁、比较、说教、责备,甚至讽刺挖苦。
如果我们被自己的领导以同样的方式告知“必须做”和“禁止做”的事情,想必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吧!
父母的一个眼神、一句不善的话,都有可能对孩子影响至深。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也是智慧型父母必须学习的技能之一。
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学习三个技巧。
技巧1:采用描述替代命令,描述问题,或者你看到的景象
想想你自己就会知道,当有你不断指出你做错的地方,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不大愿意去做你该做的事情。如果家长只对孩子描述客观事实,孩子就能把精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面。
反例:你真不负责任,总是把水龙头打开又忘记关,你想发大水啊!
正例:宝宝,你看,浴缸里的水快溢出来了。
反例:告诉你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
正例:你看,厕所的等还开着呢!
反例:马上把电话挂了!
正例:亲爱的,妈妈现在需要用手机打个电话。
技巧2:给予孩子具有指向性的提示
当我们给孩子提示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并不需要我们过多的啰嗦。而且接受提示比接受谴责容易很多。
反例:谁喝的牛奶?不放回冰箱!
正例:孩子,牛奶不放回冰箱,会变馊的。
反例:小子,再让我看见你在墙上乱画,就揍你!
正例:孩子,墙不是用来画的,你喜欢画画,在纸上画。
技巧3: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而不是评价孩子的个性和人品
如果我们能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我们会变得诚恳,也不容易伤害孩子。孩子也愿意听到父母的真实想法。父母要注意的是只描述自己的感受,用“我“、”我觉得“这样的词语。
反例:你真没礼貌,总是打断我说话。
正例:我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你打断,这样我感觉很不舒服。
反例:你到底怎么回事?总是打开窗纱!
正例:你不关上窗纱,这让我很烦,我不能让苍蝇在食物上飞来飞去。
这三个技巧说来简单,要做到任何一点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太容易直接给孩子下判断、贴标签,那是因为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要做到让孩子改变,首先家长自己要改变。也许这就是教育的辛苦之处,以及乐趣无穷的地方。我们随着孩子成长,遇见我们不知道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