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饭前半小时别喝茶,那会让你更饿,吃的更多。
2.吃饭的时候别喝茶,茶中的碱性物质和胃酸中和后,会降低胃酸浓度,影响消化。
3.正餐后(午餐、晚餐)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再喝茶,这个时候食物在肠道内吸收中,血糖浓度达到峰值,这时喝茶,能让身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化糖,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4.不要将喝茶和喝水混为一谈,喝水是补水的,喝茶是排水的。当身体水分排空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血液粘稠度会明显增加,后续会带来的副作用,你懂的。
5.普洱茶新生茶大量摄入后,茶中所含咖啡因会导致心跳加快——血流速加快——体温升高——排汗排尿加快.....这排水的过程带走大量的钙和维生素C。所以常喝新茶的人,必须补钙和维C。
6.中高度焙火的乌龙茶系不可当做日常口粮大量摄入,由于茶叶内含氧化物质相对高,容易激发身体自由基。长期大量品饮这类茶的人,容易产生过敏性体质,例如红疹、吃海鲜过敏、真菌感染(体癣)...
7.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尽量少喝苦涩明显的茶。即便你的舌头和口腔黏膜已经适应了,但你的肠胃也一样能适应吗?苦伤脾,涩刮肠。长期大量喝这样茶品的人,晚上睡觉流口水不?大便结条不?
8.中国人多以植物类为主食,故体质偏寒性者明显居多,和欧美以肉食为主的群体有本质不同。寒性体质喝寒性的茶(新生普、绿茶、新白茶、新工艺乌龙),寒上加寒。寒过头了会咋样?性功能.....宫寒.....
9.茶每天1-2道足矣。核算下成本和收入比例,看看每天会喝掉多少钱?然后再核算一下自己还能活多少年?最后,去考虑一下,应该喝什么茶?
10.好喝是有量化指标的,但爱喝是没有量化指标的。要让自己更健康,先去了解一下什么才是好喝的各项指标。然后根据好喝的条件,再去拣选自己真心爱喝的茶。当然,没有什么比爱喝更重要的(哪怕那是一杯敌敌畏)。
11.如果晚上茶瘾发作,那就去喝一些促眠安神的老茶。当然,最好喝干净的那些。
12.不要觉得喝茶提神是一件健康的事情。提神的意思,就是咖啡因刺激你的肾脏,加速分泌肾上腺素,让你觉得兴奋。长期这么刺激,铁打的也会生锈。
13.体质燥热火旺的,喝点绿茶或者新生普,如果体热的人常喝老茶、中高度发酵类茶,那得痔疮、热毒疮的几率是很大的;体质虚寒湿重,喝点发酵类的温性的老茶,如果这个人群常喝新茶的话,虚上加虚。
14.不要指望喝茶能减肥,当你发现喝茶多了后吃的更多,运动更少,因为茶过量亢奋晚上睡不着要多来一顿夜宵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130斤的体重变成了现在的170斤(我)
15.茶的好喝与否,懂茶的和不懂茶的甚至孩童都会有一个大致的标准(香甜滑顺厚生津回甘.....)不要以为你觉得好喝就行了,什么都是你觉得、你觉得、你觉得...都让你觉得了,别人还喝不喝?
16.存茶没那么玄乎,干燥的城市里湿度增高点,让茶加速转化。潮湿的城市里做好防潮工作,抑制加速转化。但有一点要注意,茶要集中存储。量大集中存储出来的茶,茶香保存的更完整些。
17.云南当地制茶的农民们不喝老茶的,以前的皇帝和王爷们也不喝陈茶的。不要觉得少数民族每年上贡茶叶+故宫里有存货就代表皇帝会喜欢陈茶。上贡归上贡,喝归喝。你见过哪个皇帝为百年老普洱歌功颂德的?
18.所谓的越陈越香其实从本质上说就一个目的:让你多买点茶存着,那这个行业才能得以继续高速发展。这个论点和“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让你多买几个壶。
19.茶圈内所有能提到的储存过的老茶中,仓储最干净的始终是乌龙茶系,因为那留存下来多数是密封的。但最好喝的,却始终是普洱茶。
20.懂得茶品之余,要懂得使用器皿,懂得如何冲泡,懂得用水、懂得储存......懂得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能够对茶的实际影响,而且要说出合情理的依据——为之懂茶。
21.茶圈内的故事很多,茶的、壶的、商家的、玩家的,日日更新。但个人认为,传闻总会被羊驼拿去当谈资。而羊驼不会懂得从A传到H,可能驴就被杀了。但作为一个精明客观的茶人,谨记一点:静卧常思己过,闲聊勿论人非。
22.茶圈内“认爹”的猪很多。他挺胸抬头的对你长篇大论满口跑火车的,你问他依据是什么的时候,如果他说不出道理来,最后被迫托出是听那个谁谁谁说的。那足以说明,这猪“认爹”了,而这种猪一般坑的都是“干爹”,他会直接把“干爹”挖个坑活埋进去。因为听众会直接跑去他“干爹”那里问:你“干儿子”说是你说的哦....
23.茶圈内任何一个功成名就的真强者,一定有属于他自己摸索出的一整套冲泡、品饮、辨识体系。如果从他口中所述的所有概念都是其他人提出的话,那这人要么是个忽悠,要么是个骗子,在么就是个纯粹的商贩。
24.导致茶品好喝的四大最关键依据:1是树龄、2是海拔、3是生态、4才是制作工艺
25.无论祖辈居住在茶山上的农家或每年上去茶山住几个月做茶的商家,他们的本质终究只是经营销售牟利,对于这个商业群体来说什么好卖就做什么。而真正对茶痴爱的始终是有情怀的爱好者,情怀二字,包含着专业、专注、热爱、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