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孩子上了小学,我才发现,这些平时看着普普通通的小学生,90%都是磨蹭派的精湛技艺传承人。
他们无师自通,却把“磨蹭”完美地做到了全国统一,所向披靡!
一写作业就“事多”
每天4点半接回家,明明半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到晚上11点还没写完。
每次看着娃写作业,那动作简直比树懒还要慢!
仅仅是把课本和练习册从书包里,掏出来就仿佛用了100年,之后又是:
“妈,铅笔不够尖。”
“妈,橡皮哪去了?”
“妈,作业是哪页?”
“妈,我想喝口水。”
然后就是喝1次水,上2趟厕所,削3根铅笔,找4次橡皮,喊100声妈妈之后,已经莫名其妙的过去了一个小时。
此时当妈的心情👇
当他终于开始拿起铅笔,盯着课本看时,你以为他要开始写作业了。
但事实是他写完一个字就磨一会儿,摊在椅子上,晃荡着身子开始发呆...
除了脑子不动,哪哪儿都在动,就是作业不动。
眼看着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老母亲忍无可忍,面目可憎地吼出那句:
“你看我干什么!我脸上有题么?看题!”
“闭嘴,赶紧写!”
真的,相信我,没有一个妈妈在当妈前会相信自己有天会如此暴躁...
总结一下,你发现,孩子之所以每天晚上的作业都要写到十一二点,甚至是完成不了,是因为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浪费在“磨洋工”上。
孩子真的无法专注吗?
其实,90%以上的孩子从小都很专注。
比如,他全神贯注地玩游戏,或是津津有味地吃东西时,注意力是很集中的。
不可否认的是专注力也存在个体的差异。比如,沉稳安静的孩子,可能比活泼好动的孩子更容易专注。
而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表现出的专注力也不同。
因此,家长不能简单地只从表面认为孩子爱走神,或做事三心二意,就是专注力不够。
家长要尊重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同时,也要关注到他的个体差异。
想让一个5岁的孩子一动不动地坐在位置上写半个小时的字,是很不现实的。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大部分的家长常常会在无意中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比如,当孩子正在专心地画画时,家长会打断孩子,让孩子先吃个苹果再画......
这样的干预,不利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家长要保障孩子能够在不被打扰的状态下,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些事。
除此之外,孩子的专注力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专注力和孩子的大脑发育有极大的相关性
足够的睡眠和减少电子产品的干扰是非常重要的。当孩子睡眠充分、精力充沛时,才有了专注的生理基础。
专注力会受到情绪状态的影响
如果孩子经常被批评,导致孩子情绪低落,注意力就很难集中。
所以,家长们在日常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孩子一些安全感,让他感到愉快、放松,他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
给孩子提供有限的书籍和玩具
过多的选择,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收起一部分,每隔一段时间,就置换一下他看的书或玩具。
当他在玩耍看书时,只要没有提出要求,家长就尽可能安静地陪伴,不要随便插手或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