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工作忙碌,灵感较少。
每周对自己提的要求是要有一篇自己觉得OK的文章产出,到这周已经坚持三个月时间,原创11篇文章。
老实讲,自己是不满意的。不满意于数量仅仅是达到要求的量级,不满意于每周思考主题的痛苦--非常不畅,有时写了几千字又删掉重来。
但心里又有个对立的声音告诉自己:我已经开始了,走在自己希望的路上,每一篇文章都是出于真心,每个字都是自己潜心思索的。已经开始了,认真且笃定的。
本周本想构思一篇科幻类型文章,但实在没有想到让自己有感觉的主题。
因此,现在的这些字句,我想当做是一个“树洞”,闲言闲语,不见得对看客有多少价值,只求自己想要倾诉的。
当然,更有趣的说法是标题:“魔镜魔镜,请问你认识我吗?帮我认识我吧!”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坦白地讲,我会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但每一次这样问,都是让我内心有怅然、消极的情绪的。
因为,我对自己的评价从来都是“少肯定而多批评”的。
我搞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也许是性格,也许是对自己多批评,会让我潜意识的认知等同于“吾日三省吾身”之类的美德,而且每当我如此认知的时候,心里又会受用些。
很奇怪吧。
自我批评→彰显出自我反省的“美德”→又反过来让自己受用而自我肯定。
我就是这样别扭的、对立的一个人。
记忆中最好的自己。
多年以前,我感知到自己的无趣,便努力回忆:短暂的人生中,有什么时候我的状态是最好的?
不禁回想起初二第一学期的那个阶段,我人生第一此写情诗表白,考试连续第一名,收获友情,被人喜欢、认可。
那是一种“心无旁骛,气运加身,如有神助”的状态,所有卓有成就的人都如此,但可惜的是,我只有短暂的半年时间如此。
再深挖一下,那样状态下的我,说“心无旁骛”是指我非常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并丝毫没有顾虑我想要的要不到会如何。
说“气运加身,如有神助”是我想要的,都如愿按照我的意愿最终达成。
很难得吧。
也许每个人都有或者曾经有过类似的状态。百分百投入到自己当下的每分每秒,内心宁静,自然从容,生活里碰到的任何事务都如愿而行。
但随着年纪、见识的增长,我开始认为自己当时的状态是比较初级的。
最难得的状态是,抛掉运气因素--“心无旁骛,即使坎坷不顺,亦能自然处之”。
什么时候才是“真我”?如果“真我”太丑陋,自爱又如何来?
基于自我评价的“无趣、冷漠、缺乏耐心、伪善、懦弱”,很多时候,我都不是“真我”。
清醒的时候,我说话缺乏底气,倾听缺乏同理,演讲缺乏感染,做事缺乏坚定。
反而当我喝醉的时候,是更加打开自我,无所顾忌、放荡不羁,同时又能给予温暖、同理、感染力的。
我不确定什么样的状态是“真我”,清醒时候-带有“反省”美德的、消极贬低的-自我评价,还是喝醉之后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的“我”。
我不确定什么样的表现是“端着”的,什么样的表现是“自然、自信、自爱”的?
很迷惑吧。
认识自己,对我而言远比认识他人更难。
我在“真我”、“假我”之间徘徊,忠诚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品性,怀疑自己的感受,怀疑自己的评价。
也许,任何评价都不需要有,随心而动,由衷地去表达,去做事就足够。
好吧,自问自答这么久,依然无法让我找到清晰而坚定的认识。
我就是这样根深蒂固地怀疑。
咦,不好,我不能这样评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