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在我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我对马克·吐温的话有了透彻的理解。 海伦·凯勒在十九个月大的时候被一场病夺去了听力和视力,从此她变成了一个又盲又聋还哑的女孩。所有人都认为她的一生就这样毁了,她自己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上帝又为她开了一扇窗,为她送来了改变她一生的人——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带她重新从黑暗中挣脱出来,让她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帮助她找到了生活的希望。从此,她靠着一颗坚强的心,身残志坚,学会多种国家的语言,并顺利从哈佛大学毕业,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的聋盲人士。 还记得海伦·凯勒在书中的乞求并不高,她只希望自己能拥有三天的光明。她将用这仅有的三天时间,睁开眼,去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一直爱着她的家人,朋友;看看清晨时分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瞬间;看看世间普通人平平淡淡的生活……她想看的太多了,她想对整个世界、从古到今,做匆匆一瞥,想看看人类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路,看看历代的兴衰和沧桑巨变。但这样简单的乞求却不能得到满足,这只能永远的成为她心底一个美丽的梦。我们呢?我们拥有着她求之不得的一双看得见光明的眼睛,却并不珍惜。不仅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之情,反而还常常做一些伤害眼睛的蠢事。对于生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来说,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来的太容易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让我们觉得这样的人生是理所当然的。而人的日子一旦过得舒服了,就开始“没事找事”,有些人无聊了便和父母顶嘴,和同学打架。还有一群人总喜欢无病呻吟,一天天喊着压力大,不想活了。那么请你好好思考一下海伦·凯勒在每天面对黑暗和寂静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念,而你拥有着欣赏光明的眼睛和倾听声音的耳朵,难道不应该好好生活,用你拥有的东西去创造生命的价值吗?对此,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体验一下海伦·凯勒的生活,或许无穷无尽的黑暗将让他意识到光明的可贵,万籁俱寂的安静会使他懂得声音的美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生活怀抱着和海伦·凯勒一样的热情与热爱,把自己的时间好好规划起来,不要荒废了自己的大好时光,用有限的生命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都知道,海伦·凯勒不仅看不见同时还听不见,但就是这样的海伦·凯勒竟然学会了多个国家的语言还考进了世界著名的哈佛大学。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聋盲人是如何学会读书、写字的。记得一开始,莎莉文老师在她的手上一遍又一遍的写下“water”这个单词,这是她学会的第一个单词。而后在她学习盲文之前,她的学习方式便是旁人在她手里一个一个拼写出单词,如此麻烦的学习方式海伦·凯勒却不曾厌倦,反而对学习充满了渴望,每天如饥似渴的学习,并且对文字充满了兴趣。她这种对文字的兴趣也成了她日后学习语言的重要动力。她的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受到过不少的挫折和打击,可令人佩服的是尽管前方困难重重,尽管各种挫折和打击阻挠着她前进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反而是越挫越勇,在逆境中砥砺前行。用她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做“我命由我不由天”。试问她的勇敢,她的坚韧,她的执著有几个人能做到?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吃苦,不要觉得学习是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要对事物时刻保持一种热爱,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保持热爱的同时还要经得起打击,受得起挫折和磨练。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必须坚持做完,不能半途而废,只有把一件事情坚持下去才可能有收获。其实海伦·凯勒的成功也不全是靠她自己,还有她的父母,她的朋友,他们都或多或少的给了她一些帮助。当然,给她帮助最大的就是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一直用爱去浇灌海伦·凯勒。她的温柔,她的耐心给了海伦·凯勒心灵上的慰藉。是她教会海伦·凯勒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让海伦·凯勒一直对生活充满信心。从莎莉文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重要的一点——爱可以战胜一切。爱就像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是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爱,无所不能……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来自海伦·凯勒的自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她积极乐观的面对生命的每一天,用热情的态度劝诫世人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尽管她的遭遇可以说是非常不幸,但她却能逆风翻盘,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夜以继日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令世人为之震惊的辉煌人生。用自身的经历激励了千千万万个同她一样的残疾人士以及一些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她,确实是位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