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未见形,圆以道之;既已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这是鬼谷子反应篇的最后一段。人们都知道,战国的总导演非鬼谷子先生莫属。先生仕途不顺,退而结网于深山,苏秦、张仪、庞涓、孙宾概出其门下。苏秦佩六国相印,连横抗秦,凡三十年战国未战,成一段和平佳话。张仪合纵以破连横,终于远交近攻,韩、赵、魏、楚、燕、齐等各个击破,秦亡六国。人算乎?天算也?或可知,或未可知。“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孙武强调知彼知己,且知彼在前,知己在后,可见知彼比知己更重要。是的,战争之中,我方力量,如将领、兵员、装备、供给等主帅莫不了然于胸,故知彼是为关键。《鬼谷子》则更调知己。陶弘景注“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智从明生,明能生智。故欲知人,先须自知也。”始己,始于己,从自己开始。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知己的重要性,可以合并的是同类项,同其类也,方可混为一体。又言,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只照见自己想照见的。故知己,要知己之目标,己之理想,今生所想,何为向往,这是知己的本质。以此为出发点,找到朋友,师忧比乐,大道汜兮,殊途同归。
“其相知也,如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陶弘景注:“我能知彼,彼须我知,必两得之,然后圣贤道合。故若比目之鱼,圣贤合则理自彰,犹光生而影见也。”相知,相互了解。比目之鱼,据说一种只有一只眼的鱼类,所以常常是两条鱼并排在一起游行。比之以现象,生动具体,如见其容,如识其理。妙则妙矣,往往又会为形象所累。故须得入形而出象,方可体味个中之理。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针,若舌之取燔骨。”“反应”是一种回环反复的思考方式。反,谓反观对方;覆,谓审察自己。反,反过来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覆,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后,再审察自己现在的做法。反应是指投石问路以观回应,再行对策之术。故,知察言也不失之前提。燔,烧、烤。燔骨,烤熟的骨肉。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陶弘景注:“圣贤相与,其道甚微,不移寸阴,见情甚疾。”在计谋前,先了解清楚对方的情况,然后以自己的情况推测对方的实情,做到知己知彼。见微知著,快速了解详情。
“如阴与阳,如圆与方。”陶弘景注“君臣之道,取类股肱比之一体,其来尚矣。故其相成也,如阴与阳;其相形也,犹圆与方”。阴与阳,圆与方,皆相应。这里泛指一切事物。圆,指圆融灵活的方法。方,指方正直率的方法。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陶弘景注“谓臣向晦入息,未见之时,君当以圆道之,亦既出潜离隐,见形之后,即以才职任之。”《本经阴符七术》曰:“圆者,所以合语;方者,所以错事”。“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也。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陶弘景注“此言用臣之道,或升进,或黜退,或贬左,或崇右,一准上圆方之理。故曰以是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陶弘景注“方圆进退,己不先定,则与牧人之理,不得其正也。”上梁不正下梁歪,君有多正,臣有多正。定,更是质上的规定,品质和德行的方面,与方式方法相比较,此其根基也。
“事不用巧,是谓忘情失道也。”陶弘景注“用事不巧,则操未续颠,圆凿方枘,情道两失”。“听言之道,或有不合,必反难之,彼因难而更思,必有以应也。”不合者反覆而使之合,其终必归于当,是谓“反应”。此为巧矣。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陶弘景注“已能审定,以之牧人。至德潜畅,玄风远扇,非形非容,无门无户。见形而不及道,日用而不知。故谓之天神也。”
打开窗户,看见天空。打开一扇门,看见新的世界。走进鬼谷子的世界,一个新的认识论,方法论,比目鱼一样的有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认识世界由己而始,识人先识己。架构一个体系,重塑某些概念,“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