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课我分享了一个如何正确应对老师责备孩子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
老师、家长、孩子三个人的边界都得到了尊重和维护,
老师的边界是:因为感觉孩子不会而有挫败感,所以找家长沟通;
家长的边界是:我不可以把老师的情绪发泄给孩子,我要传递给孩子正面鼓励;
孩子的边界是:我虽然学的还不是很好,但是我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所以,
我们看到了,
在这个案例中,
家长的处理至关重要,
是给整件事情定性的关键,
正是因为家长这样的神操作,
才确保所有人的边界得到维护,
确保每个人的尊严都得到有效的尊重。
那么,
有人就问了,
尊严和边界到底是什么关系?
如何画自己的情感边界线呢?
回答第一个问题,
有网友打一个形象的比喻,
如果边界是一座城池的护城河(巴菲特同学特别强调过的)
那么尊严就是这座城池。
如果有人越过了护城河,
那么这座城池就有沦陷的可能。
打个比方,
当年八国联军跨过国境线长驱直入火烧圆明园,
那么满清的尊严就无处安放了。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
怎么画每个人自己的情感边界线呢?
有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独立原则,
就是说自己的情感边界线自己说了算,
无需经过任何人的核准即可生效。
因为那是我自己的感觉,
那是我的地盘当然我说了算。
举个例子,
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
这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感受,
请问这个感受是对还是错?
没有对错,
因为那是每个人自己的感受,
无需文学大师或者闺蜜朋友来指导你怎么感受。
第二个原则是沟通原则,
就是说,
你有责任和义务向别人明确沟通你的感受,
毫不含糊的表达清楚自己的感觉,
同时,
注意不要约过别人的边界线。
打个比方说,
你去庙里朝拜,
可是孩子说话吵闹发出很大声音,
影响到周围环境。
这个时候你要怎么表达呢?
很多父母会很严厉的把孩子叫过来,
声色俱厉地威胁孩子:
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摁?
出来不可以乱跑乱吵,阿?
再这么吵下去,看我不修理你!
那么,
这是有效沟通吗?
显然不是的,
这根本是父母在越界训斥孩子。
正确的回应是这样子的,
把孩子叫过来,
看着他的眼睛和颜悦色的说:
宝贝你在这里发出了太大的声音,
你破坏了这里的安静哦,(1陈述客观事实)
妈妈心里感到很难受,(2说出自己的感受界线)
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3确认孩子的价值感)
所以,
妈妈希望你可以安安静静走到外面玩(4提出合理建议)。
你看到了,
这是个典型的非暴力沟通句式,
它的原则就是:尊重对方的情感界线,
表达方式就是:
只说我的(感受),不动你的(尊严)。
第三个原则是反思原则,
就是说,
你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觉知,
看看自己的感觉是否越过了对方的界。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说过,
大脑中有2套系统,
系统1是负责感觉感受的快思考,
系统2时负责思维逻辑的慢思考,
如果说,
系统1自动驾驶系统,
那系统2就是人工操作系统。
但是系统1有时候会出错,
比如说,
别人说的一句无心的话引发了吵架,
可能你的潜意识反应过度了,
这个时候,
需要系统2的深度介入,
就是我们说的反思。
或者说,
保持我们的觉知力,
确保我们的情感时发自内心没有越界。
以上就是画情感界线的三个原则:
独立、沟通、反思。
用三个原则来画自己的情感边界线,
这是最有效的沟通工具。
我是南星学生教育中心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一年第二百五十(总第250)篇
欢迎留言互动
201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