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本色》要翻拍了,而且一拍就是两部。
另外,冯德伦除了《英雄本色》外,还要拍《纵横四海》,让雷诺+刘德华的组合,难以想象……
其实吧,翻拍在全世界影坛来说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同样一段故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被不同的导演、演员所演绎,往往能呈现出不同的魅力。就拿港片来说,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其实都是翻拍之作,下面就让我们来小小地盘点一下。
1
英雄本色
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翻拍自1967年龙刚的同名电影。
龙刚的《英雄本色》也是非常成功的,在当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吴宇森在翻拍时,将情节进行了大幅改动,使之更加紧凑、更加现代,并且将女主角的戏份大幅缩减,把笔墨都集中在“兄弟情”的刻画上,可谓“散其枝叶、取其精华”。
而在动作场面的设置上,吴宇森更是一改原作的写实风格,祭出了“暴力美学”的绝招,使得更加火爆刺激,观赏性更强。
吴宇森版《英雄本色》的成就无需赘言,这部翻拍作品可谓青胜于蓝。
2
新龙门客栈
徐老怪的《新龙门客栈》,翻拍自1967年胡金铨导演的《龙门客栈》。新旧两部都堪称武侠经典,故事的脉络也基本相同,但两部影片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
首先,徐克把龙门客栈的地点从原作的山水间搬到了沙漠里。茫茫大漠、滚滚黄沙,恶劣的自然环境不仅反衬了人心的险恶,还把几乎所有的冲突都集中在了小小的客栈中,使得情节更加紧张、戏剧张力也更强。
其次,在动作设计上,原作带有浓厚的戏剧特色,一招一式规规矩矩,而徐克则运用更为先进的电影技术,充分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营造出震撼、凌厉乃至恐怖的视觉奇观。
最后,在人物设定上,徐克将客栈老板“男变女”,由于谦的前部属、“根正苗红”的忠义之士吴宁,变成了黑白通吃、风骚泼辣的金镶玉。这一神来之笔,不仅推翻了前作非黑即白的设定,使得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多变,更为香港电影史贡献了一位难以逾越的经典角色。
3
倩女幽魂
1987年的《倩女幽魂》,翻拍自1960年邵氏的同名电影。同样改编自聊斋故事,情节方面自然大同小异。然而除了技术上的进步以外,两版的区别也非常明显。
60年版的《倩女幽魂》,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才子佳人的故事。宁采臣和燕赤霞,一文一武,都是一身正气、忧国忧民。聂小倩虽是女鬼,却也端庄大方、知书达理,与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并无二致。整部影片表现的是乱世的家国之恨,与蒲松龄原著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
到了87年版,虽然还是那个故事,但把表现的侧重点放在了“人”和“情”,使得整个故事不再“高大上”,却更有人情味。拿宁采臣来说,虽然仍是书生打扮,但新版赋予了他一个职业:收帐的,这个职业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市井气。燕赤霞也不再是报国无门,而是主动避世,注重个人修为。至于小倩差别就更明显了,新版比旧版更加柔媚性感,也更加符合“女鬼”的形象。
新版《倩女幽魂》被赋予了更多时代风格,到了第二部《人间道》、第三部《道道道》,这种“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的倾向更加明显。
4
七十二家房客
1973年,楚原导演的《七十二家房客》翻拍自1963年的同名电影,而原版也是改编自经典舞台剧。一栋破旧的大院里上演着家长里短、悲欢离合,反映了香港底层社会的人间百态。新版一改旧版的戏剧式夸张表演,更加接地气,对香港和内地之后的室内情景喜剧产生了直接影响。
2004年,周星驰在他的电影《功夫》中全方位地致敬了这部经典之作。
5
新火烧红莲寺
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在上映后大受欢迎,并接连拍摄了18部续集,带动了中国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
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后来被多次翻拍,小伙伴们印象最深的,当属1994年林岭东导演的《新火烧红莲寺》,这一版充分体现了林导的个人风格,红莲寺血腥、黑暗、绝望,宛如人间地狱,其统治者神公一手遮天,武功高强,狠辣变态,是一个经典的反派形象。
比较遗憾的是,如今《新火烧红莲寺》的流传度远不如《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等,网上的片源也是极少,小崔认为,这是一部足够优秀的武侠电影,喜欢武侠的小伙伴们还是推荐看一下的。
林林总总的翻拍作品,有的成为超越前作的经典,有的被赋予别样的魅力,当然,还有很多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在一片吐槽声中很快被遗忘。
所以,翻拍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样去翻拍,是真正想重塑经典呢,还是单纯地消费情怀?
电影上映后,我们会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