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沟通训练营感悟 | Day6:建设性
01 在沟通中我们可能忽略了某个环节
因市场的变化,领导在团队内开了一个动员会,领导口才很好,工作的重要性、目标说得头头是道,让人觉得迫在眉睫,还制定了奖励计划,团队成员也频频赞同领导高瞻远瞩,看似一个很好的项目动员会。
但事实上,鸡血打完后,没过几天大家就松懈了,工作停滞不前,很多事情推进不理想,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你回顾一下,在职场中这种情况是不是很常见?
我们教育儿女的时候,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例如看到孩子回家先玩游戏,到最后才做作业,总会忍不住要批评,通过软硬兼施,孩子也认同,我们自认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但是后续就是没有什么改观,一切还是原样。
为什么看似良好的沟通,却总是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这里一定是我们忽略了某个环节。
脱不花这堂课说的是“建设性”。
02 缺少行动方案是沟通的最大阻力
沟通其实有两个步骤,我们希望对方完成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个改变,我们会对对方提出各种要求,并说明这些要求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往往忽略第二个步骤,就是阐明自己的要求后,并没有形成可落地的行动和检查点,也就是把后续的所有事情都交给了对方,而到了要出结果的时候,再来“秋后算账”,这时候对方会很煎熬,关键的是事情并没有有效推动。
这样的沟通问题在于缺少了“建设性”,汉语博大精深,建设性的反义词一般被认为是破坏性,但是在沟通中,建设性的反义词则是停滞,即没有推动力。
脱不花说:
建设性就是把事情、沟通导向行动的一种能力。而且只有落实到行动,我们的沟通才不是说空话,说套话,才能真正产生价值。
每当接触到新思想、新观念的时候,我们内心总会有一种兴奋感,通过各种想象和构思,马上在脑中完成了一次“思想实验”,本质上就是“意淫”了一次。但是:站着说话腰不疼,从思想到行动有一个重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在构思的时候总被忽略,在行动的时候才呈现。
当你把思路传达给下属之前,这件事情才真正进入最重要的启动阶段,而缺乏有效的行动方案,才是沟通的最大阻力!
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喜欢思考,但是又缺乏行动力的人,那么会被这堂课深深触动,因为我们在这个节点上吃了太多的亏而又没有改观。
03 建设性=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可持续的行动阶梯+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
那么怎样的沟通才算有“建设性”?脱不花给的公式是:
建设性=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可持续的行动阶梯+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
首先,建设性行动并不是大刀阔斧,制定出完美的拆分计划去实施,而是走出最容易执行的第一步。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就如同牛顿力学中的“第一推动力”,只有“第一推动力”后,后续的力学现象才符合牛顿力学原理。例如你想写一篇文章,不是先考虑好内容、框架等,而是先给写文章留出一个一小时的安静时间!当一堆人对某个问题讨论停滞的时候,你能做的并不是立刻想出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而是在白板面前拿起 mark 笔说:“来,你们说,我在白板上给大家做记录”。
第二,可持续的行动阶梯其实就是行动的迭代,把上一个行动作为下一个行动的前提,也就是说我们每执行一个行动,都是上一个行动计划的延续,这样沟通的车轮就可以滚动起来,避免停滞。
第三、就是在规定的时间节点获得反馈信息,通过这样的检查点,我们就能始终保持沟通的掌控感,形成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例如想让孩子回家先做作业而不是玩游戏,最小化行动可以是先让孩子列个放学后的主要事情,后续再不断构建可持续行动的阶梯,在定期的信息反馈中,你会发现,孩子可能会谎报作业内容、马虎对待作业,那你就需要落实作业内容和检查,再往后你会发现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先做作业,而是提升成绩,我们就需要提升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再往下,你会发现提升成绩是一回事,让孩子的综合素质提升才是终极目标,这样,在不断的阶梯行动和节点反馈中,形成改进的迭代,从一件小小的改变开始,促成对孩子整个生命的改变。
04 沟通不仅是话术,更是推动力
我们总喜欢从话术上找到沟通的技巧,但是建设性要求的是从“我要”到“我来”的改变,沟通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说服某人和传播信息,而是要改变行动和结果,所以,我们需要把沟通看成是一个过程的延续,而不是一个点,这也是脱不花不断强调的:“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
学完这堂课,你需要记住的关键点就是:“有沟通,必有建设性”,建设性=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可持续的行动阶梯+每个节点的即时反馈。
至此,沟通的三大能力“开放性”、“目标性”、“建设性”都已经讲完了,我发现这三大能力正好与我们做软件开发的需求、设计、实施三个步骤相对应。软件开发通过开放性找到用户痛点,消除盲区,形成需求共识;通过目标感建立方案力,把目标分解到具体的设计方案上;通过建设性打造 MVP(最小可行性产品),并在运行中获得实时反馈进一步迭代产品。可以说,这沟通的三大能力,不仅用在沟通上,用在任何事情上都管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