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潭聊志三六:朗诵活动(第一篇章)】
2017年7月19日,周三,农历丁酉年六月廿六日。天晴,是个好日子。提前吃了晚饭,进城。朗诵会举办地在邛崃图书馆,地处东星大道,邛崃人大就在它隔壁,所以我熟悉。
车停妥,时间够,上楼。二楼会议室已有朗诵沙龙会员到来。图书馆长刘建宏、朗诵沙龙主持人丽琴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她们同我握手,请我入座。
会场正前方,会标屏幕已经投映,水绿底色,水墨画的一位古代诗人和一艘木船,墨绿字“总有一个声音让你感动”和黑体字“临邛朗读者沙龙(第十期)——致敬我们身边的诗人”、“杨然诗歌作品专题朗诵会”分层显现,“主办单位:邛崃市文旅局”、“承办单位:邛崃市图书馆、邛崃市文化馆”,背景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那首古诗的书法作品。盛夏之夜,因为冷色,所以有了凉爽感觉。
《节目单》上预告的是三个章节14首诗,实际上朗诵了16首,记载如下——
活动由丽琴主持。介绍来宾。刘建宏馆长首先致词。他们的“临邛朗读者沙龙”,已经由最初的35名会员,发展到114名。
第一篇章《阳光》。
第一首诗《在春天,我把眼睛画在风筝上》,原安排许亚珊朗诵,因她临时加班,改由尤玲朗诵。尤玲本已安排在第三篇章朗诵第一首《烈士陵园断想》,因这变动,这首后来就没朗诵了。虽是临时安排,尤玲却把《在春天,我把眼睛画在风筝上》朗诵得很好,很有“风筝味”,情绪渲染,犹有余音。
第二首《未来》,由实外西区初一学生王浩杰朗诵。这首诗是今年五月才写的,发布在我的新浪博客《诗缘》上,并没有入选“2本诗选”。主持人问他怎么选这首诗,他说是他父亲选的。大家笑了。虽是初中生,但他把“未来”的“失落感”朗诵得恰如其分,把握住了“不易察觉的人生面目全非”的“不知不觉”感。
第三首《歌唱阳光成为我终身的习惯》,由刘建宏朗诵。她自身就像充满了阳光,用声音把大家的听觉照亮,传达出了诗歌中的美好心情,富有感染力。
第四首《下午是美丽的》,由李红梅朗诵。由于她对诗意的细节理解融入了共鸣,对诗情的细腻领会容纳了自己,所以朗诵得非常得体,在声音中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诗性穿透。
丽琴小结了第一篇章,她说:“朗诵是有灵魂的”。这话电击了我,使我通体忽然有了通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