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阿西尔的《暮色将尽》一共是16章,还有1章,这本书将在我的书单上销号。
迫不及待记录,是因为这一章节,原以为是“积极正能量”的榜样激励,在最后,这个老太太的观点却进行了反转。
她说“一个人当下成功与否,更多依赖于运势,较少取决于其主观努力”。这是一个我不知如何加以评判的观点,如果主观能努力的因素不是成功的绝对因素,那么我们努力的意义在哪里呢?
她说,“所有幸事中最幸运者莫过于天性达观”。这应该是大家都认可并为之追求的一个观点。
她讲到了一百零三岁的爱丽丝·赫茨-萨默。
爱丽丝出生在布拉格,长大后成为了非常出色的钢琴家,嫁给了一个很有才华的音乐人。1939年希特勒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摧毁了她快乐、忙碌、富有创意的生活。她与丈夫、儿子一起被送往集中营关押。
她和儿子活了下来。战后他们搬到了以色列,儿子后来成为一名大提琴演奏家。2001年,65岁的儿子突然死亡。现在爱丽丝独自住在伦敦北部的一间公寓里。
“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她大约会是一个阴郁可怕,孤独凄凉的老女人”,但爱丽丝的访谈录上,刊登了她分别于1931年做新娘时、战后年轻的母亲身份时,以及今天103岁时的三张照片,无一不是“光彩照人”,“眉宇间散发的快乐神情如出一辙”。
这实在太令人惊诧了,这难道不让我们对爱丽丝充满了好奇吗?
爱丽丝说她依然记得的是集中营里唯一善良的纳粹邻居,在以色列感受到的是令人心灵颤抖的自由,她到现在依然嗜好钢琴演奏并且每天都弹三个小时。
看看爱丽丝说过的话:“工作是人类最棒的发明……它让你感到快乐,因为你在做事情”;“开始是这样的,我们生来就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每个人,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然后你会遇到激发你内心好或坏的不同境遇,我相信,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要发明宗教的原因”;“生命是美丽的,如此美丽,而一个人越老,就越能觉察到这一点。当你老了,你思考,你记忆,你关切,你明了。你因为一切而深怀感激,为一切”;“我了解所有事情坏的一面,但我只看好的一面”……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对爱丽丝充满了敬仰。难怪即使到了103岁,她依然能够光彩照人。能够看透、自觉地摒弃坏的、负面的东西,只看到愿意看到的美好,是一种能力,那这个人必然也是一个美好的人。
可是阿西尔并不是这么认为,她觉得,“当你老了,当你的关注点已经变成如何挨过每一天才能将痛苦降低,对别人唠叨更少,此时,这样的性情只会成为负担”。这个时候,像爱丽丝这样,说明老年人需要鲜活心灵和积极心态的榜样,不太可能成为有用的“课程”。她说,“因为具备这些品质的人们,已然如此,而不具备的人永远无法企及。”
“也许我们有一些人正好处于两极之间,被她的故事激发,或许能做得比原来更好一些”。原来,这才是阿西尔的观点,而这个观点,与她“更加专注当下”更加契合。
在这样浓郁的“鸡汤”之下,依然保持清醒和坦率,是本书中阿西尔贯穿始终的品质。
不由得感叹,这个老太太,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