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姐妹群里一姐妹转发了一个视频,是关于一个轻生的孩子留下的遗书,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收入不高,但为孩子付出高额的补习费在所不惜,给孩子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学习一直很用功,一次考试失利之后,孩子不堪重负,选择了轻生,却留下了一封对老师的声讨书。
在我看来,这样的视频大有炒作之嫌。我一直认为补习班的风行缘于被需要,只是家长焦虑心理的产物,别人都上了,我的孩子不上怎么行?唯恐落下,一边心痛着孩子的辛苦,一边却又做了推手把孩子推向一个又一个补习班。这样的黑锅让老师来背显然是不理性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让孩子上补习班的我也成了一名异类。我一直相信孩子的学习必须缘于孩子的自驱力才行,一切外在的力量只是治标不治本。当然,补习班带来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而易见,同样的内容打磨了若干遍,能不熟练吗?如此显性的收益趋使着周围的家长们乐此不疲。
今天,一同事从别的学校找来一堆的资料发给我请我帮助打印,她的女儿刚上二年级,上了几个补习班。我帮她打印后给她后对她说,二三十页的资料孩子做得过来吗?才二年级,别把孩子搞得厌学了啊。显然她并没有听进去,她说女儿不讨厌做。才小学二年级,就恨不得往孩子的脑子里塞更多的东西,孩子哪还有时间去游戏、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了啊?
非常喜欢《第56号教室的奇迹》里的那一句话:“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在标准化测验上。如: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