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不对,一切白费。
第1章。
工作学习中,天道未必酬勤,“无用功”让你和目标背道而驰。
真努力才可以风生水起,不拧巴的人生风光无限。
❤️1.出工不出力是假努力:
现象剖析:态度很端正,从未有进步。
🧡可以这样改变:
①外在目标内在化:走出“自我感动”,建立内在成长目标。
②模糊目标具体化:设定内在成长目标的关键。
✍️在开始努力之前,先搞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想要取得什么,紧盯“目标”而不是死磕“努力”,才是永恒的真理。
❤️2:自我内耗式假努力
越是迫切想要“自律”
就越是焦虑到“摆烂”
✍️现象剖析:自控力不是创造出来的,是释放出来的。
将有限的精力用在真正的行动、努力、学习上。
✍️释放你的心智空间,《稀缺》
❤️可以这样改变
以退为进,以迂为直
①放下必须自律的执念,建立“不自律”的自我预期。
②摆脱内在监督者,释放自我成长力。
③用松弛感打开自律的大门。如运动、冥想。
❤️自我证明式假努力
拼命想证明自己“行”
却越对比越“打脸”
✍️现象剖析:努力证明“优越性”,从不切实提高自己
别人都在努力提升自己,只有你在努力与别人比较,在自己到底“行不行”上纠结,你和别人的差距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拉大。
是你在不断自行实现着“我不行”的结论,与“我不够好”的语言,陷在自卑的死结里。
❤️可以这样改变:
走出受害者模式,站在未来看当下
①从“证明”自己行,到“努力”让自己行
《终身成长》: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只与过去的自己纵向对比,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更好,明天的我比今天的我更好。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人就永远不会因为真实不如他人而自卑,更不会使自卑成为一个自证预言。同时,你还会变得更谦逊,对他人更加接纳,因为你知道每个人都有变得更好的能力,谁都不该被贴上“不行’的标签。
🧡摆脱焦虑、自卑、嫉妒进入“真努力”状态,就是去问“我可以如何变得更优秀,更富有,更喜悦?”而不是去问“我要怎么在和别人的对比中证明自己行?”
②走出受害者模式,是我把事情搞砸的。
需要意识到“成为受害者”,意味着我没有能力改变自己未来的信念。
🧡从受害者的身份中走出来,是改变的基础。承认自己现在一塌糊涂的现实就是自己造成的 。既然我能创造现在的现实,我就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未来为自己创造想要的现实。
“不用承担责任”,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的隐秘期盼。但“承担责任”却是一切成长的开端。
③意义疗法,做一个“被未来决定的人”
唯有你站在未来,才能真正说出现状的意义。
推荐阅读:《终身成长》《追求意义的意志》
❤️用力过猛式假努力
目标定的比谁都“狠”,放弃的比谁都“快”。
✍️现象剖析:期待“大力出奇迹”,结果一次就报废。
首先是心理期待上用力过猛。而心理期待上的用力过猛也会导致努力计划上的不切实际。当我们用力过猛去努力时,自然会忽略很多本质上很重要的事情。
不怕你不努力,就怕你太努力,从对自己过高的期待到不切实际的努力,计划排的满满的时间表。到后院起火,这简直是对自信心一次又一次的确定打击。
🧡你可以这样改变
与其管理时间,不如花时间管理情绪
①放弃一鸣惊人的自恋幻想,建立对自己的合理预期。
“个人目标管理期”,其实怎么通过拆解、复盘来管理目标只是细枝末节,关键是制定什么目标,而这关键中的关键,就是“不玩自恋,持续追求有用性”!
②抛弃制造焦虑的计划管理,学会给时间留白 。
“欲速则不达”。你需要做的不是学习一个新的计划管理方法,把努力计划做得更紧凑一些,而是学会给自己的努力计划留白。
松散的计划不会让你懒惰,相反他会帮你进入想努力、爱努力的正向循环中,不再用力过猛式假努力 。
与其管理时间,不如花时间管理情绪。如果你能保持情绪舒畅,就可以随时静下心来高效努力,目标的达成只是水到渠成罢了。
推荐阅读《动机心理学》。
❤️南辕北辙式假努力
不能停,用努力“止心慌” 却越努力越慌
🧡你可以这样改变
①满足你的基本需求:先被爱填满,再开始努力。
马斯洛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只有一个人满足了生理的需要,以后才会去追求安全的需要,只有一个人安全有保障才会去追求爱,而只有一个人这些需要都被满足了,才有能力追求自我实现,也就是开始真努力。
②直面你的深层痛苦,触碰家庭、人际、情绪的核心问题。
如果你不停的努力,却一事无成,内心空虚,那么就请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有哪方面的需要没有被满足,以至于让我在“努力”的路上一直拧巴呢?”。
去触碰家庭、人际、情绪的核心问题,而不是靠假努力自我安慰,缘木求鱼,努力将从此变成一件非常轻松好玩的事情,而不再是令人疲惫和恐惧的去填无底洞。
推荐阅读:《动机与人格》
❤️拒不改变式假努力
懂了这么多道理,我怎么还在原地踏步呢?
✍️现象剖析:谈方法一个顶俩,论实践装聋作哑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只知不行实为不知.是很有道理的。
虽然在理智层面知道去行动,意味着近况极大可能会好转;可是在潜意识层面其实一点都没有改变,因为改变意味着我们会拥有很多糟糕的体验。
改变意味着恐惧,未知的就是不安全的,不安全的就是恐惧的,恐惧的就是坏的。
改变意味着后悔。为了不后悔过去,所以不行动在未来继续让自己陷在麻烦里。
改变意味着责任。如果我不行动就能够一直告诉自己,只是因为我没行动,我只要一行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意味着不愿意为将来承担责任,害怕对自己负责任,所以不改变。
改变意味着虚无。改变了之后我是谁呢?心中固有的稳固存在感,变成了面对虚无的孤独和怀疑。
恐惧,后悔,虚无,怕承担责任。
🧡可以这样改变:
建立4个信念,明确计划5要素。
①建立4个信念,拥抱改变的勇气
→改变没有那么危险。未知听起来可怕,其实却往往意味着新奇、精彩的体验。满怀期待的去尝试新的方法,获得新的体验。
→为了我真正想要的,我必须放弃婴儿般的愿望。婴儿愿望“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具有神奇的力量(父母)满足了我所有的愿望”。成年人的世界是“我想要的任何东西都需要靠我自己去争取”。
→只有我能改变自己的境况。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任,虽然这是一份沉重的压力,但也意味着我拥有创造自己生活的力量。
→我的存在本就虚无,因此我更珍惜行动的激情。
②明确计划五要素,迅速拥有行动力。
把行动具体化包含5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替代方案 。
推荐阅读:《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