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学情,优化教材资源,寻觅读写结合的契合点
一一听贾琦老师《走一步,再走一步》试教课有思
周国新
我没参过市优质课评选,对优和质的具体评价标准几无所知。我只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语文教学的学习思考的所得,零碎地说些看法,妄议处请批评。
一、兼顾学情
1.这篇文的自读指导,必须关注到一个事实。学生已经学过。不能把它当作一篇新课文导读。所以备课时要基于“先学"的基础上“后教”。
所以在课件已经打开,课前三分钟又安排了学生默读的前提下,导入已经不必要了。
2.七年级的学生,成人意识已经萌生。可能不喜欢被称为“孩子”。
二、优化教学资源
这是一篇经典的记叙性的文章,情节设置、人物描写、结构安排、理性光芒皆可作为教学的目标选择。但在这一单元这一课结合上述学情,在这样的一节课上,这个选择就被锁定在一个极窄的范围内一一继续训练默读,标注关键语句理清思路,给学生以思想的启迪。
其余的设计不可谓不偏离了这一单元要求。
三、寻觅读写结合的契合点
阅读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是指向写的。以写促读,是实用而高明的设计。贾老师安排学生写父亲的心理,应该说是可以的。只是心理描写不是本单元的语文训练点而已。
本单元的阅读素养目标是默读标注关键语句理思路,人文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这种应对困难的策略或智慧。
所写要契合读之目标。
四、一课一得精设计
目标:
1.重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复述课文。
2.感悟文中“我”脱险的经历,写出自己的启迪。
过程:
1.学情检测:
①学过的课文,字会读写吗?
②课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作者为什么写这件事?
2.引领学习
①不能读写字的读写,不能复述的复述,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发现共性问题,与全班对话。
②以写促读,读中写的训练
二选一:
从父亲(杰利、母亲)的角度写这个故事,
从感悟的角度写这个故事。
3.课堂展示、评价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