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成人来感受一个人的气质,实际上成人的气质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的,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可以找到他童年的影子。”《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其实很早我就买了这本书,因为书中介绍了孩子从0---6岁之间出现的31个敏感期。因为嘟嘟还小,需要更多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关怀,所以我只看到了孩子两岁前的敏感期。由此我知道了孩子一岁前吃手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从口开始探知世界的。从口开启手的探索。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后怕:因为全家都反对嘟嘟吃手,说孩子吃手脏,只有我一个人坚持己见。我说一岁前吃手正常,如果这个敏感期不顺利度过去,以后孩子长大了,就会不自控地吃手。无论如何我都坚决保护嘟嘟吃手。后来证明我的做法是对的。经过几轮的较量。大家感觉我方法是最科学的,因为我总是能够给出他们合理的解释。根源在于我不停地学习,对儿子的生命发展有一个“预判”。
时光荏苒,儿子不知不觉中快三岁了,我又急迫地拿起了一本书。读到孩子的审美敏感。“审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从对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到对所用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再到对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最后上升到对环境,对内在气质,对艺术品质追求完美等。”“4岁孩子出现的审美意识将影响到她一生的气质和审美能力。”直到今天早上我才彻底感到后悔:为什么早早买的书,不好好看一看?原因在于半年前孩子姥姥不止一次和我抱怨嘟嘟:这孩子事真多,苹果有一丁点的果皮不行,每次吃水果要修理地彻彻底底,喝水的杯子有个黑点不行,要重新倒水,男孩子应该粗线条,这么心细不好。姥姥的每句话磕在我心里,我又能说什么?除了听到抱怨的心烦和心惊外我无法可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吧!
可是我知道的太晚了。如果我提早知道孩子的审美敏感期,我就会据理力争,安慰“无知”的姥姥了。可是直到今天早上之前我也一样地无知着。
前天听同事抱怨闺女早熟,现在就知道喜欢某个小男生,如此以往怎么办?当时我听了这话也担心过,可是今早读了审美的敏感期我知道了这太正常了,儿童在4岁左右都会出现婚姻敏感期,那么我们大人就“勇敢面对”,正确引导:婚姻建立在互爱的基础上,而且到了6岁这个敏感期就顺利度过了。
无知好可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就是陪伴儿子一起成长。妈妈一定再刻苦一些,做一个未雨绸缪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