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延续上章,亚氏更加深入的在做体系的疏解和谈论,具体如下
1 生物无第六感
论点是从结果提起的,亚氏认为,大自然的神力是无所不在的;既然全能的自然只让生物具备了眼耳鼻舌身,那么全然没有理由不让生物具有额外的第六感,当且仅当第六感确实有使用的意义。我的思考经验喜欢从前往后论,极少从后往前,是因为很多情况下,我看不清结果,或者不能确定结果为真。而往往确定为真的结果,已经为事实,是否还有思考的意义?
人类一直以来,确定性的寻求是终极的主题之一。宗教的结果便是确定性的情感表达,科学的结果则是确定性的逻辑表达。以至于,大多数时候,基本可以等同认为情感和逻辑是一回事。甚至于可以说,逻辑只是条理化的情感罢了,或者叫做共识的情感。在我看来,充满激情的情感是最具创造性的,而他也在表达的过程中创造了逻辑。工业化是18世纪以来,科学的社会化成果,工业品往往塑造成大部分人类想要、能要、合适要的样子;而大部分人类想要、能要、合适要的来源,便是人类情感的诉求结果。他的过程是逻辑的、科学的,他的起源是情感的、社会的。
2 可感觉物和感觉机能
我佛说五根和五尘共生五识,这点古代先贤倒是看法趋一了。感觉必对应可感觉物,这太确定了,人类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因果论的调调就来了。我看见树是结果,树在眼前是原因,这便是因果论的公理了。以至于我们逐渐把经验扩大,因果论便成为了知识的主旋律,社会的主基调了。而薛定谔的猫,似乎彻底摧毁了几千年来的共识经验;我全然不能想象,当我闭上眼睛,我身边的世界在波动着,我家的狗在另外一个世界死了这种等同于奇幻故事的情节。一旦想到人类经验的崩塌似乎就在眼前,真希望玻尔是假的,爱因斯坦是真的。
3 灵魂可以认识运动、思想和思辨。而只有人类才具有理知灵魂。
这点前已说过,亚氏认为植物只具有营养灵魂,动物除了营养灵魂外,还具有感觉灵魂;而人类还具有理知灵魂。理知灵魂可做实践思想,也可以做纯理思想。而亚氏也曾经说过,最值得过的生活便是沉思的生活,他认为,沉思的生活的愉悦感是持久绵延的,而物质的生活只能在短期内带来快乐,这种没有性价比的追求是不合适的。在我理解,他所谓的沉思的生活肯定不是白日梦的生活,而是实践的沉思,即按照人类最大的经验去过,最合适自身的做法去做,每件事情是思考的结果,而这便是沉思的生活。
4 欲望及其结果
人本质上是自私的。是自私的基因推动了个体的发展,从而带来社会的进步。即使说五蕴皆空的佛教徒,也是有目的的在“空”、在“行”。生物体的目的就是死亡,;然而任何一个生物体,一旦失去了前进的目的方向,便会立即死亡;这真可笑。但是好在除了人类外,其他生物体并不知道自己会死,因此每一天都有开心的理由;而人类就只能靠幻想和共识来麻醉自己,借以告慰人之将死的悲情。不过这不妨碍每个生物体都得到其满足的成分。眼看数长高,眼看花盛开,眼看日落去,眼看星辰来,眼看幼子长大,眼看双亲老去,眼看亲朋反目,眼看家庭败落。这其中,有多少悲剧喜剧谐剧荒诞剧,都会让人满足,而这些都是欲望的满足。欲望能舒缓知晓死的悲情,推动个体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他是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