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记录及反思

本文属于科普说明文。说明文其实很好教。但是本课已经向着更高维度出发。如果说《竹节人》是教着学生从浅层乐趣向深层思考转变,那么《宇宙生命之谜》就是在思考中向着更冷静出发,后文的《故宫博物院》则是材料的综合体现,有文有图,有史料有生活。真棒的单元编排,独具匠心啊!

《宇宙生命之谜》,课文形式结合了批注,课前导引也告诉学生这是某位同学查找出来的资料。因此,本课想让学生学习的阅读方法是资料和批注。让我们带着理性去完成任务。于是,我们顺着批注,一起圈画了作者的阅读方法。

任务一,同样运用上节课的阅读方法,筛选出关键段落,提炼关键信息(铅笔勾画),最后整合成通顺的答案。在筛选的时候,孩子容易丢掉8段9段,我带着他们一起分析为何还要8和9。这一任务,在于理出每段的关键句。然后整理答案在草稿本上,孩子们写得特别好,出乎意料的好。之后,我们又梳理总结了为何这样答,形成了一个闭环。任务二更是小菜一碟。

我们又回归到了说明文的文体,翻看五上习作单元,复习了书上关于说明文的相关内容。在说明方法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上,做了考试的相关练习。

最后我和他们一起复习了五年级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研究报告,让他们根据课文,改写一篇研究报告。

我觉得想讲得真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