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劳动教育

(一)为什么要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初衷是什么?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内涵:爱劳动是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品质,是学生成长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教育是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等,动手实践、出力出汗、磨练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品质。

(二)劳动教育指导思想是什么?

1.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劳动教育需要贯穿到大中小学各个学段;

3.劳动要与德、智、体、美相融合,创新机制、注重实效。

(三)劳动课程内容如何设置

1.小学阶段注重劳动意识教育,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主动搞好个人卫生和承担家任,参与公益劳动,学会与人合作,分享劳动成果。

2.初中注重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的学习,参与社会服务,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

3.高中阶段丰富职业劳动体验,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理解劳动价值,具有自主劳动意识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4.大学阶段积极开展实习实践、专业服务、勤工助学,重视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创新性解决问题,增强劳动意识,积累职业经验,提升创业能力,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四)开展劳动教育之保障

1.家庭发挥基础作用。鼓励和引导孩子自觉参与劳动实践,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参与学校与社区技能展示,潜移默化,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2.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不挤占和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创新活动形式,激活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3.社会发挥支持作用。社会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劳动提供条件和场地保障。鼓励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体验劳动过程,高新企业多为学生提供现代科技条件下的劳动实践新形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