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的故事蕴含的经济学原理
今天的话题,我们就从一只铅笔谈起,铅笔大家都不陌生,从开始上学,大家都用过,看起来挺简单的一根木杆里面有个笔芯,上面有个铁圈,捆着一块橡皮。但就是这样一支简单的铅笔,它的故事却很丰富,同样传奇。
首先,它的原料就非常复杂。这个木杆不是普通的木杆,它是专门用一种叫做雪松木的木材做的。它上面的油漆不是一层,而是6层,漆是蓖麻油做的,深究起来,它还不仅仅是蓖麻油,它里面还有很多复杂的元素。笔芯里的石墨,还要加上黏土和石蜡;上面的铁圈,据说是用黄铜做的;橡皮,它是红色的,红色的颜料,据说是硫化镉。不管怎样,它的原料非常复杂,它的产地来自世界各个角落。再有就是它的制造工艺也非常复杂。细细地深究下去,一支铅笔的生产规模,你说有多大?有多少人曾经参与生产一支铅笔?50人,100人,1000人?都不对,是成千上万的人。
很多人不明白了,生产一只铅笔要用这么多人,可能吗?
你想想看,要生产木杆就要锯树,要锯树就要有钢铁,要有钢铁就得炼钢,要炼钢就得挖矿,要挖矿工人就得吃饭。工人不仅要吃饭,还得喝咖啡,要喝咖啡,咖啡得航运,要航运就得有人造船,船只要远航得先发明一个精确的时钟。这涉及多少人?这涉及成千上万人一代一代的努力。
市场力量造就铅笔神话,一支铅笔如此神奇,它到底有几个意思?
第一: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了制造一支铅笔所需要的全部知识。怎么样才能造一支铅笔,这些知识从来不可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大脑里面。没有单个人知道怎么做铅笔,但是这支铅笔却做出来了。
第二: 每一个参与生产铅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导致一支铅笔的产生,每个人只是做他手头上的事情。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铅笔是什么,有些人根本就不需要铅笔,但是他们的努力,却使得铅笔能够自动自觉地生产出来了。
第三:生产铅笔的这些人,生活在世界各个不同的角落,他们互相不认识,说着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互相不理解,有时候互相看不起,有时候互相敌视,甚至可能互相打过仗。但这没关系,他们能够共同合作,把一支铅笔造出来。
第四:更神奇的是,虽然一支铅笔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努力,积聚着一代一代人的知识,但是我们购买一支铅笔,所要支付的代价是微乎其微的。如果我对你说,我给你一百元,你给我生产一支铅笔,你会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傻瓜才去生产一支铅笔呢?
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够让这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那就是市场。那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那个让成千上万陌生人互相协调工作的平台。这是分工合作造成的,这是市场的结果。
铅笔的生产过程中的各个职业的分工,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如今的比特币。
铅笔的每个生产过程基本属于独立的操作过程,比特币发展到现在,它已经没有了运营机构,靠的就是一个共识。
1958年,伦纳德·里德( Leonard E. Read ),根据这个神奇的铅笔的故事,写成了一篇短文,名字叫《我,铅笔( I, PENCIL ) 》。
这个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有市场机制在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在一节心理课上讲过神奇的铅笔背后的职业,今天再读这篇文章,发现这里面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看似互补相关的事物,却通过分工合作联系了起来,这就是市场的作用。
人们都有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而且是急切的需求。为什么那么多人投身与币圈,正是因为看见了这里面有太多的实现一夜暴富的故事。
一支铅笔的生产,折射出的是,各种职业的优势组合,不管是伐木工、搬运工、炼钢工等,他们投身与铅笔的制造和生产中。都是为了生存,以自己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可能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工作是生产一支铅笔,但是他们知道,他们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得到自己的所需,同时保证了制造铅笔的成本和效率。
每每谈起币圈,总是绕不开一个话题,那就是“94”,数字货币的出现,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市场的作用。
市场的作用,是自动调节,而政府的作用却是主动调节。很多人说,现在的币圈只需要市场调节就可以,完全不用政府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是市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那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既然是干预,那就有利有弊,政府干预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调节市场,使其往好的方向发展。并不是每一次政府干预都会往好的发展,因为结果的不确定性,作用也不是立竿见影的。很多时候会事与愿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