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对劳动教育的新要求,也是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作用的现实需要。
自从前段时间新的劳动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从教育部到当地教育局、再到各个学校都很重视,我们学校也增加了劳动课,但是总感觉这节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不是被班主任占用,就是被语数外老师占用。所以我觉得,要想真正实施劳动教育,班主任与任课教师都要增强劳动意识。
首先自我检讨一下,我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以后我也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接下来我简单谈谈我是如何做的。
1.安排值日劳动,培养集体观念。
我们学校实行的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由学校德育处印制表格,每班的班主任负责填写并上交。每年分完班之后,我总是先劳动委员,以劳动委员为主,让他组织完成分工。分工的时候以自愿为主,安排为辅,锻炼他们与同学沟通的能力。分好工之后,复印一张粘贴在教室里面指定的位置,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落实。
除了每天的正常劳动任务之外,每周一的时候,我们学校都会进行卫生大检查,如果得到了流动红旗,每位同学就可以加上2分,卫生委员多加2分,学生比较注重积分,所以劳动时候都很积极,效果也不错,每学期我们得到的卫生红旗总是最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重视劳动教育中劳动的经常性和连续性”。学生在学校的劳动主要是以打扫卫生为主,让人人都能有为班级服务的机会,除了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责任意识,还能增强集体荣誉感。但不足的一点是这样安排劳动,时间比较少,次数也比较少。一周一次的大扫除不足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安排劳动任务时,要要重视学生劳动的连续性。
2.布置亲子劳动,培养责任意识。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每学期都会给家长布置作业,让家长带领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到周六日的时候,我会给学生布置家务劳动类的作业,让学生试着为父母做饭、刷锅碗、洗衣服、抹桌凳、拖地板等,并用照片或者视频记录劳动的过程,但是这样也有局限性,有的家长没空带领孩子到单位,而有的家长则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承担家务。
在这方面,以后我会做出改进,增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孩子得到锻炼,以做家务劳动为主,让学生克服懒惰与自私的自我意识,培养爱家、爱国情怀和敬老孝亲美德。
3.亲身体验劳动,培养健康志趣。
每年暑假结束之后,我们都会有一场快乐的拔草比赛,每个班级都分有一片花草园地,要求班主任带领学生整理花草,最后评比。这个时候,学生是最快乐的,平时在家里不做家务的,这时候都很积极,他们还会在土地里捉一些小昆虫之类的,饶有兴趣观察,我也会把学生汗流浃背的镜头发到家长群里,劳动结束之后,让学生把感受说一说,并写下来当成一次特殊的体验,最后挑选优秀的在班级群里展示,通过这次劳动,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竞争意识、集体观念、观察能力、写作能力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样的劳动效果是最好的,只可惜,一学期也就那么一次,以后我会尝试借助植树节、劳动节等活动,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精神的富足。
除此之外,我认为加强宣传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也很重要。现在的学生,骄娇二气比较明显,许多孩子在父母的呵护下养成了自私懒惰的毛病,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劳动价值观,所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尤为重要。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培养学生劳动教育观念,需要学校、家庭、教师齐心协力,努力做到知行合一,让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让每一个孩子在劳动中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