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二、从《生死疲劳》写照自己,西门闹的六次轮回也照应着我们的成长心路:
①初入世事与自己初识的折腾
②执着理想为自己的期待倔强
③认清现实为自己的付出欢呼
④活在当下享受自己的日常
⑤放下执念与自己的一切和解
最初转为动物时,西门闹的内心是不甘的,愤怒的,怨恨的,为自己嘶吼着不公,可见心中执念之深。后来为动物的几十年间他以旁观者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生活过的这个世界。看过人世百态、众生疾苦,他才明白,不论年龄、身份、性别、人人都需要面对不同的艰难和压力,没有谁的生活不是饱含辛酸。曾经看重的、执着的、追逐的、不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都得到了释怀与和解。
作为00后,我很庆幸我们躲过了那样一个时代。生活安稳美好,会有小烦恼、小迷茫、也会有小确幸,生活明媚充满乐趣。我们是新一代青年,有时满满fighting,有时日常emo,享受自娱自乐,有着个性化的表达。我们拥有自己的世界,但也期待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我们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却也梦想着“诗和远方”的精彩;在原本空白的生命里我们始终在探寻“意义”与“价值”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思考。
对于我来说阅读《生死疲劳》最困惑的是在每一章切换后“我”是谁,直到读完了这个从1950年到2000年间的漫长故事后才明白,时代还在继续发展,主角光环也在更换,书中无论是男是女,都在固定的身份、职位中发生变化,无数微小变化引起事物变质发展。看到最后忍不住唏嘘一下,五十年间,那么多的角色,几代人跌宕起伏的命运,他们爱就爱到底,恨就恨到底,犟就犟到底,干就干到底,形成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一种强劲生命力,成为那片苦难深重土地上可贵的人。这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哪怕日子再苦再难,也有着最初的坚守,永不屈服。
这种精神读来让人心中生出一股力量,用莫老的话说:“人的一切不幸都是来自自己的欲望,但你要知道,一切来自土地的,最终都将回归土地,面对生活的真相,我的解答是用幽默去对抗,哪怕生死疲劳,我们依然会追求幸福,依然会坚持我们的信念,依然会奋斗不止。”这就是文学的魅力,从文字之中找到人生答案,给生活一剂良药。
作家莫言让自己活在自己的小说里,小说中的莫言是个鬼点子多爱捣乱、遭人嫌弃又喜好读书能说会写的冒失鬼。我想一个人要历经多少世事要有多大的胸怀格局,才能如此客观的面对自己,将自己的确定指名道姓公之于世。的确,要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看世界,人们才更容易看淡当下的得失,放手当下的执念,君子胸怀博大,方有天地广阔。
总之,世事无常,失意时,随他“一蓑烟雨任平生”,得意时,任他“一日看尽长安花”。无论你是想缓解当下的焦虑,学会自我接纳,还是想了解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农村的沧桑巨变,体味同样这片土地上不同时空的他人生活。那么,从《生死疲劳》这部富有趣味又不失深意的好评佳作,你都能获得想要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