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的语言》有着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结构艺术。整篇文章表现出严密的结构层次和严谨的逻辑顺序。
顺序之一: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自然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
最后部分(第11~12自然段),阐述了物候学研究的意义。
眉目清晰,顺序清楚,有条不紊。
顺序之二:
文章的主体部分,由“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了课文的重点内容,按主次顺序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首先是纬度。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条理清晰,灵活生动,错落有致。
顺序之三:
第一段按“春夏秋冬”的时序进行描述和说明。
第二段中举例的时序性极强。
第三段按从古代到近代的顺序说明了物候知识的起源和发展。
……
可见不论是着眼于全篇,着眼于部分,或着眼于段落,我们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非常有条理,十分讲究说明的顺序。
结构的分析,章法的审美,几乎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与任务之一,《大自然的语言》天然地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不论对文章表达方面的阅读分析,还是对思维与思辨训练,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