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靠什么维持健康?”这个问题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一下,你认为什么是“健康”?有人说,不生病就是健康。这个观点无可厚非,毕竟在没生病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是健康的。但不生病真的就是健康吗?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病邪的演变和转移)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与此相应,人体的状况也有一个从健康→亚健康→高危→出现临床症状→疾病的过程。因此不能简单把健康当做不生病。有人说,健康就是体检时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这个观点从技术层面来看算得上专业。指标正常,然后就高枕无忧了吗?然后就放心大胆地继续熬夜、胡吃海喝、糟蹋身体吗?那么当下指标正常的情况能维持多久?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一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我们运用着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却似乎离健康更远了:患病的人越来越多,新的难以治愈的疾病层出不穷。到底什么是健康?到底该如何维持健康?让我们带着疑惑往下阅读,您将会收获对健康的全新认识。本文略长,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中医认为“和”是人体的健康状态,维持健康靠“调和之道”。二、“和实生物”——维持身心灵和谐三、“天人合一”——维持人与外界的和谐。
“和”是和谐、和平、调和的意思,“和”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精髓,中医学的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养生观及发展观都围绕着“和”展开。首先,“和”是人体本能的内在要求和趋向,“和”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特征,是生命根本的规律。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中医角度来看,人体是以阴阳五行为基本框架,以五脏功能为主要生理内容的合和机构。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平衡、阴阳均平调和、五行生克制化无不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从生理结构来看,人体不是由四肢、大脑、躯干等零配件凑到一起的组合整体,而是一个各个部分都不能拆分的元整体,人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整体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中医能通过脉诊、面诊、舌诊等诊断方法见微知著了解患者整体情况的原因)。正是“和”将我们的五脏六腑,各个器官各种功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调和在一起,达到和谐的状况。其次,“和”是治疗的目的和归宿,治疗疾病要发挥人体自我调和的能力,顺应人体正气祛除邪气(致病因子)的趋势。中医中“正气存于内而邪不可干”就是对这一状态的描述。“正气存于内”表示人体各种机能都能按一定规律有序运行,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邪不可干”说明外在的邪气(致病因子)它会干扰人体,但无法破坏人体的有序运行,因为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系统恢复健康。那么维持健康的“调和之道”又是什么呢?刘卫民医生将他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成下面的《健康八卦图》(文后)。维持健康,一是要“和实生物”,通过充足均衡营养、作息规律睡眠充足、合理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防寒保暖手足温暖为宜,来维持身心灵的和谐;二是要“天人合一”,通过平常心自我解压、性格平和慢生活、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来维持人体与外界的和谐。
“和实生物”一词来源于《周语·郑语》,意思是实现了和谐万物便可生长发育。
1.充足均衡营养
一句“民以食为天”道出了饮食对人体的意义,饮食是人体生命得以维持的根本,饮食不慎又是人体得病的根源,故维持健康从饮食之“和”开始。充实均衡营养是基本,此外还需饥饱有节、寒温有节、食时有节、厚薄有节。
2.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人体中蕴含着昼夜的节律,人体气血的运行与生理功能以昼夜为循环周期,体内阳气从平旦之时开始升发,到日中时最为旺盛,到日落时衰退,到半夜时入藏,体内阴气则恰恰相反。
违背人体的昼夜节律变化最典型的行为是长期熬夜与晚起。熬夜使卫阳之气在夜间不得不循行体表,在夜半时无法入藏休养,直接损伤人体的阳气,甚至是最根本的肾阳之气;同时如果夜半之时仍未入眠,导致阴气得不到生长。晚起使得阳气得不到生发,阳气就衰弱,又因为肝主平旦,肝气得不到生发,从而导致肝的疏泄功能紊乱。
3.合理运动
人每天都处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之中,合理运动让身体保持动静适宜的状态,此谓运动之“和”。合理运动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劳而不倦”,即身体要动起来,又不能让自己感到过于劳累伤害身体,二是“顺时而动”,即顺应四季与昼夜的阴阳变化规律去运动。
4.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却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在现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得了生活方式病(生活习惯病),不良的生活方式会造成亚健康状态,以及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5.防寒保暖以手足温暖为宜
《素问》曰:“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泣;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古人通过观察温度对河水的影响,得出温和是事物最佳状态的结论,同样的规律也适合于人体。寒气附着人的皮肤,皮肤则会收缩,故受寒气袭表的时候,容易出现头身疼痛;当寒气袭里的时候,容易造成血液凝聚成瘀,津液受寒凝聚成痰。
人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处于一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人不可能脱离开外在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而单独生存,故人的健康与外在的环境息息相关。
1.平常心自我解压
如何与社会相处是每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人与社会该如何相处才有利于人的生存、有利于生命的健康与长寿,这是每一个人的现实需求。中医学“少欲”与“仁爱”的思想能帮助人自我解压获得一颗平常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2.性格平和慢生活
七情六欲人人皆有,但如果超出了人体的适度范围就会导致气血功能紊乱,损伤脏腑。《内经》中多处反复强调,怒则气上,过怒伤肝;喜则气缓,过喜伤心;悲则气消,过悲伤心、肺;恐则气下,过恐则伤肾;惊则气乱,过惊伤肾;思则气结,过思伤脾。只有情志“和”方能养生。
3.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人与外界关系的最好诠释,自然是以“和”的方式存在的,它通过遵守自己内在的一些规律而周流不息、运行不止。我们不仅仅要顺应自然,依照自然的规律办事,更应学习自然的方式,去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建立起人与自然社会“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