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阅读经历,都给我带来了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心态和认知。
在这三年了,看了一些书,心态更好了,对世界对自己的包容度也高了。有了自己的原则和规划,对自己的生活多了太多太多的喜欢。
那关于阅读,我想分享几点我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心得。
阅读方法
1、认识自己,写下自己的问题清单和技能清单(每个50个)
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点,一个人当认识到自己目前的需要,写下自己的需求,那他就会有自己想要阅读的冲动。
因为那是他必须要拒绝的问题,我们平常会遇到有时候不知道要读什么书或者是不想读书。那其实也是源于自己没有兴趣,就是对别人推荐的或者偶尔看到的书没有感觉,也就是没有共鸣。
这个时候,如果你你知道自己的需求,你想要了解什么内容,你便会去寻找那些你感兴趣的书,也就是那些引发你共鸣的书。
对着问题去看书,去解决不管是技能上还是生活学习工作方面上,都是最有效、最高效的方式。
这也是我觉得在看书之前最重要的是一个步骤。先认识自己,再去阅读。
2、每日进行限时阅读。
限时阅读也就是看书的时候就规定自己看多少分钟,规定一定的时间看书。
因为我们大脑会被很多东西诱惑,加上如果个人专注力不行的话,会更加的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开小差。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限制时间,必须在某一个时间段看完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仅可以让自己进入阅读的状态,开启沉浸式的阅读,同时也会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3、指腹阅读
就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拿一只笔,一边划过一边看,这样子可以让我们的眼睛关注到字,更加专注。
4、写写画画
在看的时候,可以一边看,一边划下自己有感触的句子或者段落,有什么感想都快速的写下来。
因为这些都是当下我们的感受,如果错过了写下来的机会,以后也不会再有了,灵感只在那么一瞬间,所以当自己有感触的时候一定要写下来。
5、主题阅读或者同作家阅读
关于选书,我建议可以主题式阅读或者同作家阅读,这样子会更加的系统的了解。也还一种更好的补充和提升。
6、写读书笔记或者践行清单
看完一本书,不管怎么样都要抽出一点时间写下自己的看完书之后的感悟。
不要觉得很麻烦,这是一种检验自己看完书之后的一种收获,一本书不会全部被我们吸收,但是里面的一小部分会给我们带来影响和帮助,那这就已经很好了。
还有看完书之后可以写一下践行清单,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看书是一种理论学习,只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才会帮助我们更好的洗吸收知识点,所以看完一本书可以写下自己一两点的践行清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成长。
这些是我平常会一直用到的方法,对我阅读帮助很大,希望也可以帮助到你。
&阅读心得
1、不可求快,要有耐心
我们总是会要求自己一个周或者一个月看两本书什么的,可能对于一开始的自己难度很大,但是自己就是会觉得自己可以完成。
所以对于一些书籍,其实就是囫囵吞枣,没有认真的看重要的内容,草草的就过了,这样子我觉得是不好的一种态度。
囫囵吞枣的看很多书,不如把一两本好书读透,学习到的东西更多。
所以当自己看的慢的时候也不要去埋怨自己,慢也是一种吸收,而且当自己读多了,速度自然也就快了。所以多给自己点耐心。
2、不要盲目跟风,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阅读。
我们一开始觉得不知道读什么书,就会去看一些大咖推荐的书籍,去小红书什么上看推荐书单,但是殊不知,别人喜欢的书籍不一定自己喜欢和适合。
我们在前面也说过,要先认识自己,写下自己的问题清单和技能清单。有了自己的需求,跟着自己的问题来,那也就不会阅读的内容很乱,更有针对性。
3、跳过无用内容
这个更像是一个全新的认知,那如果你看过很多书,不难发现,其实很多书呢,都有点凑数,没错,说白了就是水,那这也没办法,
不是所有书里的内容都要看,你要有选择的看,选自己需要的看。
当然还有一事儿,有时候我们发现书里的内容晦涩难懂,别急着否定自己,那这事儿可能真的跟你没啥关系。
那为什么我们市面上那些某某教授、某某大家,某某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写出来的书我们看不懂,
而那些搞市场推广、销售畅销书作家甚至产品经理写出来的书,往往能让大家更能懂,更爱读。
那除了涉及到的学问深浅之外,很大的一个原因,说白了就是那些学术泰斗往往不会以用户为本,
人家平常写的那是论文儿,他们要做的就是秉承一个严谨的治学态度,有论点,有论据,有结论,引用了什么结构清晰,但是特别无聊。
还有呢,就是我们平时接触过那些著书立说的大家学问太多了吧,说话有时候难免喜欢旁征博引,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有那么一点点炫耀自己学识的嫌疑,
所以真的让这位老师写点什么出来,往往就会特别发散,让你抓不住他究竟想说啥呢?毕竟人家是领域专家,不是传播专家,当然这也不怪人家啦,以人家的名号往这儿一戳,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来看他写的书,
那咱们的对应策略呢,就是抓重点,有的放矢,那这种书呢,往往里面会充斥大量的论据来支撑他的论点,
有时候一个论点甚至得援引十多个论据,那比如思考快与慢,亲密关系等等,咱们第一遍读的时候,能放就放。
另外就是,咱们要带着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来读书,一旦觉得偏离了,不知所然了,赶紧调转船头,回归主线,主线串下来了,有时间有精力咱们再去抠那些主线之外的东西。
4、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读书。
没有人证明看纸质书就一定学的快,也没有人规定听书就记不牢。
适合每个人的读书方法,读书媒介本来就不一样,学习这件事儿是个苦功夫,不容易上手,也不容易坚持,
那有人觉得思维导图可以形成知识体系,有人说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记忆,到你这儿发现试了两天就不想做了,太麻烦,那这个东西就不适合你,
还比如,对于一个不那么喜欢健身的人,你觉得他应该是去200里豪华健身房还是那个你家门口的小区健身房,
有时候尽一切可能去营造一个没那么困难的读书习惯,看书环境,才是你真正享受读书的开始。
这是我的一点点想法,一起进步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