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在职场如鱼得水,有人却如履薄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职场的不同的境遇?
001
过往,我以为对于不懂的,只要努力练习就可以了,后来学习了生涯规划,我修正了自己固化的观念——很多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习得,但不一定能够做到极致,我也才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在某些领域努力了好久,却发现收效甚微,累觉不爱。
而今我认为,在职场如果不会进行能力管理的人,升职加薪的效率一定不高。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能力管理?
通过能力矩阵图,我们可以将个人能力划分为4个区域———优势区、退路区、潜能区、盲区。
不同区域的使用策略不同。
优势区:优先使用 退路区:留用。 潜能区:培养。 盲区:授权
002
优势区
何为优势区?——你喜欢并且有能力做好。
如果按二八定律来看,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那这20%的人都在运用自己的优势赚钱吗?我尝试分析自己所接触到的人。
Angie
主要成就:
1.《学习力-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知识变现者》作者
2.【在行】全国排名第一的行家
3.知名特训营创办人(时间管理特训营、个人品牌、下班后赚钱)
Angie的优势区:学习力、写作、领导力、时间管理、营销推广、产品设计……
最初认识Angie的时候是在改变自己社群,她每年的阅读量(100本/年)和行动力,是我作为旁观者看到的优点。过了1年,她开火箭般,飞速成长,她开通在行成为行家,告诉职场人士如何在8个小时之外过有趣的人生,在8个小时内如何快速升职加薪,她笔耕不辍,成为职场专栏作家、育儿专栏作家。
她是一个把主业和副业都干得很棒的职场宝妈,这背后需要高效的时间利用、超强的行动力,这2点恰恰是Angie的核心竞争力。
又过了半年,Angie推出了个人的时间管理课,课程融汇了很多可落地的方法,课程好评如潮。
在一次微课中,Angie也提及自己众多微课中,时间管理的课程最畅销。
在个人成长领域里,Angie是当之无愧的知识网红,她的进化速度快到惊人,仿佛是个全能选手,通过她的成果,我想这离不开她对个人优势的利用以及持续的投入。
李笑来老师
主要成就:
1)中国比特币首富;
2)英语培训名师,教育类书籍畅销书作家
3)著名天使投资人,连续跨界创业者。
4)得到 App 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作者
——百度百科
从这份成就清单中,我提炼出笑来老师的优势区——
优势区:写作、教导指点、表演演说、分析、提取概念、处理数字。
写作是笑来老师的优势能力,他不仅因为写作实现财富自由,还推动更多人一起写作,一起共创,在得到专栏《个人商业模式》一文中,笑来老师还强调,通过写作有机会让自己的时间出售多次。
这是一个典型的把个人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例子。可能有人会说,名人和小老百姓不一样。那你环顾下周围,看看那些收入不错的人,看看他们是否在靠自己的优势赚钱?
补充:
优势=天赋*投入
何为天赋?天赋即为你在工作生活中无意识常用的思维方式,天赋不一定会产生价值,需要在你发现自己的天赋后,持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补充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产生价值。
比如,我的优势区里有写作一项,但我并没有因此而成为牛逼的作家,这是为什么呢?当写作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一定的个人风格,而这种个人风格带来的差异化正是一个人的天赋和持续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打磨有关系。说到底,没有成为作家,是因为在投入方面是不够。
优势区的应对策略
爱恩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优势区的技能,我们既兴趣又有能力做好,对于这部分的技能,我们既要发挥所长,还要宣传所长,用它来做个人品牌。
003
潜能区:
何为潜能区?——喜欢、但是现阶段没有能力做好。
我们如何对待潜能区的能力呢?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将潜能区的能力,全部通过刻意练习而变成自己的优势区。它需要结合我们的目标阶段性的实现。
比如,以下这些属于我个人潜能区里的能力,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专业的生涯规划师。
潜能区:
审美能力、教导指点、表演演说、计划组织、多任务管理、授权、顾问咨询、创意、视觉化表达、艺术特长、多语言。
那么,于现阶段的我而言,重点要提升的是顾问咨询、表演演说能力。
于未来的我而言,我要做企业内训,就需要提升教导指点、多任务管理等能力。
因此,对待潜能区的策略是——与自己的目标结合、选择需要提升的能力数量不超过3个、按目标分阶段提升。
大咖观点:
1.认清潜能区的用途——生活兴趣调剂品还是未来创业工作必需品,不同的需求需要花不同的力气。
2.制订计划后就收集信息看是如何要提升的,培训、自习还是多练 。
3.最后有好反馈的机制,参加社团也好,考证也好,正向结果激励!负面评价也激励。
——来自 新精英生涯规划讲师 杜坚
004
退路区
何为退路区?——有能力做好,但是不喜欢。
退路区可以认为是备胎,就如一个你不那么喜欢的对象,但一旦需要出苦力的时候,你就会想起他。(奸笑脸)
过往我的工作是SEO,我内心知道自己对于技术型的工作存在本能的抗拒,然而因为要糊口,因此在这方面算是有一定积累,它算是我的退路区,但我对待它的方式明显是错误的——只在工作中使用,离职后如无必要,绝不使用。
那么,对于退路区的能力,我们应该使用何种策略呢?
1.它就像一把刀,需要使用才会锋利,为了不让自己用的太难受,可以与优势区的能力结合起来使用,比如,我的优势区能力有,写作,写作的时候需要分析用户需求,我可以借助一定的SEO技能来进行分析用户需求。
2.定期投入时间学习,关注趋势,虽然不喜欢,但必要的时候,它可能成为加分项。
大咖语:
1.储存区的能力在不需要考虑时就不考虑了。其他区的还忙不过来。聚焦重点;
2.如果非要考虑,一定是因为有价值。比如:一个人结婚办婚礼,这需要很多整理、计划这样的能力,但他完全不喜欢。即便包给婚庆公司也得自己操心,因为有价值,那就多想想价值。
3. 几乎所有工作,都不可能只用到核心区能力,都是多能力组合。你即便储存着,有需要时,也得拿出来用一下,难受一下。生活本就如此。
——马华兴
005
盲区:何为盲区——你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
应对策略:
1.授权
2.避开
对于职场新人而言,应该正视盲区。
对于职场老鸟而言,盲区要学会授权。
生涯课上,组长艳波深有感触地说,工作10年才发现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补自己的短板,最后发现收效甚微,并没有因此而脱颖而出,现在才明白是因为自己用错策略了!
大咖语:
盲区的阈值在快速提升。100年以前,识字这个能力是可以放到盲区放弃掉的。现在是基础能力。10年以后,我们现在认为可以放弃的盲区能力也许会成为基础能力必须面对。
——马华兴
006
你是否也曾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的短板?是否也曾相信只要努力,自己也能成为全能选手?是否也曾苦于付出汗水和泪水,却不曾升职加薪?
现在,你是否发现问题所在?是否可以静下心来梳理个人能力,并用不同的策略让自己在职场事半功倍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