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脑比作芯片和电路的话,运作电路就需要有电源。没有了电源,即使超级电脑也毫无用武之地。
心理学家研究也发现,人的心理依存于人的身体。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人的心理也会有燃料来源呢?
甜点抗辩
美国法律界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叫做“甜点抗辩”。
1979年,美国对杀死旧金山当时市长乔治·莫斯科尼和市政管理委员会委员哈维·米尔克的罪犯丹·怀特进行审判。
怀特的辩护律师,请了精神病学家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来为他辩护。他们指出,怀特在谋杀前几天一直吃甜点等垃圾食品。因为怀特是一个严重抑郁症患者,他的律师呈现了他大量吃垃圾食品以及其他行为发生变化的证据。因为吃大量甜点,导致怀特体内的血糖水平迅速升高又迅速降低。因为血糖的影响,他对自身的行为能力控制减弱,严重抑郁症难以控制,最终谋杀他人。
后来,法院接受了辩护律师的证据,对怀特的判决相对较轻,这就是经典的“甜点抗辩”。
意志力的来源是葡萄糖
“甜点抗辩”只是美国法律辩护历史的特例,但是,揭示了人的自控力与血糖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最近,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找到了意志力跟血糖的关系。
美国的马修·加约做过一个食物对人意志力影响的实验。
他把被测试者分为三组,他让三组人都完成两个需要意志力的任务。而在两个任务之间,三组人享受的待遇并不同,有一组人喝浮着厚厚一层冰激凌的奶昔,一组是读枯燥且过时的杂志,一组是喝大杯淡而无味的低脂奶糊。
这三种待遇给别人的感觉明显有差别,奶昔最好,杂志次之,奶糊最差。
这三组人哪组人完成第二项意志力任务最好呢?
结果是喝奶昔和奶糊的一样好,看枯燥杂志的最差。
这就奇怪了,喝奶昔心情好,喝奶糊应该挺难受的,为什么他们最后的测试结果一样呢?
后来经过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意志力与葡萄糖有关。
因为奶昔和奶糊都为被测试者提供了葡萄糖,提高了他们完成第二项任务的意志力。
没有葡萄糖就没有意志力
世界最大的社会心理学家社团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会长海瑟顿在就职演说上,就发表了葡萄糖能逆转消耗引起大脑变化的研究观点。
葡萄糖本身不能进入大脑,而是转化成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脑细胞用来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如果你用完了神经递质,你就会停止思考,你控制行为的能力也会下降。
研究还表明,自我损耗让大脑的活动从一个脑区切换到另外一个脑区。即使葡萄糖水平低时,你的大脑并没有停止工作。它停止做这件事情,但是开始做另外一件事情。那么,也就解释了,处在消耗状态下的人对事物的感受比平常更加强烈。因为,大脑的某些部分渐渐停止运转,另外一些部分却渐渐加快运转。
加快运作就意味着它的某些欲望和感觉被加强了。因此,自我损耗了的人与没有损耗的人相比,他们看同样的悲剧会更加悲伤,看同样快乐的图片会更加快乐,看同样恐怖的照片会更加不安,同样的冰水摸起来会感觉更加刺骨。
这些仅仅是心理感觉,缺少葡萄糖致使自控力下降,造成更多不为人关注的社会问题也被逐步揭露出来。
低血糖患者与一般人比,他们更难集中精力、更难控制负面情绪,他们更加焦虑、不安。
即使是一般感冒,我们身体免疫系统也会比正常状态下需要更多的葡萄糖,这就是病人嗜睡的原因。他们做日常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会变得更贱困难。
还有跟社会犯罪有关的研究表明,美国被关押的少年犯中有90%的人血糖低于平均水平。而患有低血糖的人,比一般人更可能犯法。芬兰的科学家监控刑满释放人员的葡萄糖水平,并对他们长期跟踪发现,仅仅看看耐糖测试结果,就能准确预测罪犯是否会再次暴力犯罪,准确率超过了80%。这些人自控力之所以较差,是因为耐糖水平受损了,身体难以把食物转化成可用的能量,对自控力相应下降。
明白这些基本原理后,你可以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在网吧里面,有些人会控制不住自己骂骂咧咧,但是,喝可乐的人能情绪相对平稳。网吧中的人喝可乐等甜饮料的人远远比喝水和茶的要多得多。
网上有个笑话说,女朋友烦躁不安,男生总是说你多喝热水。这个行为经常被吐槽。特别是在女生来月经的几天,她们更加容易暴躁。显然喝热水毫无帮助,这个时候男生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递上巧克力。巧克力能立刻补充葡萄糖,让她能更好地控制自己,平稳情绪。甜的不仅是心,暗地里提高的是意志力。
没有葡萄糖就没有意志力。学会用葡萄糖来调控我们的意志力,这必定能为你解决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