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富》专栏的开篇讲到,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两个条件:
1.看他脑子中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2.看这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且必要的关联。
我们试着回忆一下感恩与感谢这两个概念,看看自己有没有做到感恩与感谢?再看看对它们两个的理解是否清晰、深刻?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个人对这两个的概念的理解是比较模糊的。甚至,这两个概念并没有在自己的脑子中生根发芽,更不要说获益了。
这次,我们就一起重新认识一下感恩与感谢。
一、感恩与感谢的5点区别
根据青音姐讲述,我做了下面这张表格:
从这张表格中,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感恩与感谢的区别:
感谢是一种对特定对象,通过具体的行为和语言,即时地做出回报或回应的一种个人教养。
别小看“谢谢”这两个字,能够没有一点心理压力顺畅地表达出来,还真的需要勇气。在高中之前,包括现在,也很少说“谢谢”两个字。不过现说出来,不像高中之前,在心里挣扎很长时间,会不好意思,会觉得说出“谢谢”会低人一等,即使最后说出来,也会觉得味道怪怪的样子。
如果感谢是一种个人教养,那在我个人的成长的过程中,这一点被教育的并不好,也没有被刻意练习过,这绝对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bug。
感恩,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我们常常讲人要有感恩的心。这种存放在心里的感恩,一般时间持续都比较长。并且,还不求回报。
感恩不局限于让自己获益的事上,那些发生在自己身上,被误解、被伤害的事儿,在我们回忆的时候,常常会发出慨叹,有时也会会心一笑的说出“吃一堑长一智”。
感谢,虽然有不容易的地方,但是,通过刻意的练习,强迫着自己去做,也是能做到的。但是,感恩就不一样了,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到的。
感恩,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讲,更多的是停留在心灵鸡汤的层次,永远学不会。问题出了哪呢?其实,问题出在感恩的五个心理的前提上。
当我们真正具备了这五个心理前提的时候,就会惊奇的发现,那所谓的有感恩激发出来的“人格特质”,也就付出了水面。
二、感恩的5个心理前提
1.内心没有被亏欠感
这一点很好理解,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做得并不好。我们总会觉得身边的人欠着自己什么?在上学的时候,觉得老师欠自己的,没有把自己教会;会觉得父母欠自己的,没有把自己养好(反过来,父母也会觉得孩子欠自己的,给了孩子生命,把孩子养大,结果还不孝顺);在恋爱中,双方都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对方付出的少,觉得对方欠自己……
我们仔细想一想,老师真的欠我们什么吗?还是我们自己不够努力?父母真的欠我们什么吗?还是我们自己在推卸成长的责任?孩子真的欠父母什么吗?还是父母在爱上增加了条件?在恋爱中,对方真的欠自己什么?还是自己一厢情愿,缘分未到呢?……
亏欠感更多表现在抱怨上,你能戒掉抱怨吗?(我还也在修炼中)
2.要能够理性的看待公平
对于一个稍微成熟有点理智的人来讲,都能够明白,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公平。一味的追求公平,对公平这个词敏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不公平是一个事实,理性的接受它就是了。其实,问题可能根本不是出在公不公平上,而是出在强弱上。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通过强调公平,而有效的回避了自己的弱。不会接纳,又谈何成长变强呢?
3.要能选拔出生命中的贵人
之所以说选拔,其实,是在强调能识别出生命中的贵人是一种能力。
我们都知道,那些能帮助自己或者拥有资源的人,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而忽略了另外一个能让自己成长的人。
其实在我们的生命中,最大的贵人是我们自己。当我们自己成长了,变强了,成为了自己的贵人,进而才能够遇到更多的贵人。
4.对生活事件有积极视角和资源视角
这和上次讲的“积极思维练习”差不多,就是在看事物的时候,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要学会看到好的一面。之所以看不到,问题不是出在事件上,而是出在看事件的角度上。
所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完全有可能做到,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5.要有一定的自省能力
这里一定要注意,自省不是自责。我们常常说日三省吾身,不是让我们自我批评,通过反思指责自己这不好那不好。而是通过向内看,看自己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哪些部分受伤了?哪些部分获得成长?又哪些部分得到了教训?
以上就是做到感恩的五个心理前提,做不到感恩,不是因为感恩是鸡汤,而是因为感恩的五个前提做的还不到位。
总结:
我对感恩和感谢的深层次理解,源自于两年的跆拳道教学生涯。在每一节跆拳道课上,都在教育孩子“礼义廉耻”,每一次上课、下课也是“以礼始以礼终”。
当我们主动向别人敬礼,问好的时候,不是在向别人示弱,或者低人一等。恰恰相反,这是一种自信和强大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