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猜想,小心求证——重视推理能力培养的同时适当增加演绎推理的渗透

2022年版课标把2011版课标中的推理能力改为推理意识,主要是对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推理要求进行水平区分。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推理意识可以看作推理能力的初期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初步的逻辑推理过程,基于经验的感悟,形成初步的意识,既能进行合情推理,又能进行初步的演绎推理。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归纳推理,具体来说,归纳推理是从一些具体事例中推导出结论,这在小学阶段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我们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每个角的度数,通过度量不同的三角形发现内角和都是180º,最终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再比如,我们通过计算3+5=5+3,15+26=26+15,发现这类事例写不完,最终得出结论a+b=b+a,发现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包括分配律等等,都是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总的来说,这种推理是欠缺一定的验证方法,欠缺科学性,也就是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验证。

回想中学数学。我们也会涉及到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主要出现在试卷中的最后一道大题中的最后一问,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记得最多的一种题目类型是,猜想三个角的度数关系或者猜测三条线段的长度关系。在回想大学数学,这种归纳推理就很少了,因为演绎推理更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演绎推理在小学中遇到的也很多。比如我们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时候,我们知道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再比如,我们在探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我们都可以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来表示,只不过需要更多的去运算和抽象一下。很多老师和同学不是太理解,导致缺少了让学生演绎推理的步骤,这无疑是对老师和学生的损失。

其实,演绎推理更多的是在乎依据依理去推导,而不是想当然的去推导,这就导致了很多事例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而我们没能去深入研究。这需要我们去理解和给学生渗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路径规划:发展儿童批判力的实践与探索 除了给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创造适合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学习机会以外...
    A_thinker阅读 226评论 0 1
  • 如何培养学生推理意识 发展推理意识可以让学生“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明天伱好阅读 4,349评论 0 4
  •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和第六单元第91页、92页例2及练习 【教材与学情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属于“...
    陈钦管阅读 2,475评论 0 0
  • 7月13日,暑假第一次数学网上讨论课开始了。 我们是以这样的问答进行的。 对于第一题:一个长方形纸片,如果只允许切...
    梁朵阅读 980评论 0 1
  • 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在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归纳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推理能力。 一、充...
    张松利阅读 1,341评论 4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