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悄悄地润湿着肥沃的泥土,轻轻地唤醒了那沉睡的大地。春天万物萌动,象征着生发、成长,雨水正是生命之源。
古人说“遇雨则吉”,无声地滋养人的心田,也孕育着万物的新生。雨水,是春天最滋润的季节,万物在湿润的暖意中慢慢醒来。
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古人说,木生者,必水也。
雨,本是大自然的客观物象,当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之后,便频频见诸诗人笔端。
特别是对春雨,可谓情有独钟。古诗词中有关春雨意象的篇章,或曲尽其态,摹尽自然精灵;或境生象外,开拓精神蕴涵,使人为之反复咏叹,获得审美的愉悦。
如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描写和吟咏春雨的作品林林种种,历代诗人不惜重彩笔墨去描绘春雨潇潇的美妙景象。
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小诗,题曰“春雨”,但并不咏春雨其物,也不描绘雨景,而是写春雨所带来的“喜”意。不过,“喜”意不曾显露在字面上,它蕴蓄在意象之中。
既然提到了这首诗,诗的作者也必须登场了。
他被称为“词中老杜”,
他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被誉为婉约词的正宗。
他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对宋词影响巨大。
他精通音律,他的词声音谐美,倍受市井喜爱,当时的歌女以能唱他的词而身价倍增。
他是周邦彦,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时期的大才子,音乐家,著名的词人,在音乐和诗词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周邦彦的词大多描写爱情,很多的作品都是情意绵绵的。但宋朝的文人其实是多方面发展的,除了填词之外,在诗歌方面的创作,同样值得肯定。
只因周邦彦的词写得太好了,反而让世人忽略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就如南宋词人姜夔一样,两个人都是以词名闻天下,自然就会忽略了在诗歌上的成就。
周邦彦的词很惊艳,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过他的诗也有很多流传后世。
比如今天的这首《春雨》,通篇寥寥数语,不仅写出了新意,还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每一句都写得很美,犹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诗人似乎是在楼上凭栏静观,他从楼上放眼望去,先看见一群耕人,他们正在小树林的土堆旁,扶着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交谈着什么。
因为春雨下得透,有利于庄稼的生长,耕农们想必是在谈论着“春雨贵如油”啦,“风调雨顺,丰收在望”啦之类的话题吧?一个“语”字,令读者想见耕人们的喜悦心情。
《春雨》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宋•周邦彦
赏析
此诗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一群耕农在小树林的土堆旁谈论着什么;三四句正面点题,看着眼前的景象,经诗人观察后发现一处野塘,水已溢出,虽未写春雨本身,但写了春雨后的景象和春雨带来的“喜”意。全诗朴实无华,不从正面着笔,而是侧面烘托、渲染,以景写情,画面鲜明生动。
此诗写春雨,但诗人并未着力于雨中之景,而是写雨后情形。其所选意象亦与一般咏雨之作大异其趣,使人读后顿生清新之感。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首句是说山林中农夫扶着犁低声说着话,花丛外面不时落下一只白鸥。
耕人:耕农。
耒(lěi):古代用来耕地翻土的农具。《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未。”耜为铲,来为柄,称为未耜。后用为农具的总称。
语(yǔ):是谈话,是谈论
林丘:又作“林邱”。树木与土丘,泛指山林。
鸥:鸟类的一种,头大,嘴扁平,前趾有蹼,翼长而尖,羽毛多为白色。多生活在海边,主要捕食鱼类。
首句,写春雨过后,村人手扶耒,在山丘之际,互为相谈。
诗人虽未有半字言及农人心情,但一“语”字,则将耕人喜得春雨之情展露无余。
《诗经·大雅·公刘》写周人安居之情形,即用“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二句形容之。此处用“语”字亦收相同之效。春季农事伊始,农田待耕,故农人“扶耒而语”。
林丘之景叙毕,诗人又将目光投向花外水流。经春雨滋润一过,春花泛彩流红。
春花之外,是流水蜿蜒。因有春花相阻,故未见春水,但时见沙鸥飞落,欲集沙洲。
杜甫曾有诗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于茫茫天地,一线长河之间,陡出一沙鸥飘飘,其苍茫之势自是工部气象。
而此诗则以一“落”字出,其较野老而言,又甚有轻巧灵动的兴味。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最后两句说想要检验春雨的雨量,只看那野塘中涨满的春水,可以自由回转一只小船。
验:证实。野塘:野外的池塘或湖泊。
末二句切入正题,问雨来多少。诗人自问已毕,又自答曰“野塘漫水可回舟”。
既是野塘,无人打理,想必水浅难泊,而此番春雨一过,水势大涨,竟可回舟其间,其雨势之大可以想见。都云“春雨贵如油”,亦无怪乎耕人扶耒相语,欣欣而喜了。
全诗借春雨之事,写耕人,写沙鸥,写野塘,此三者均含世外之意。
村人野老,农耕桑麻不必说,沙鸥自飘然有逸气,野塘回舟亦安然独立于尘世之外。
故此诗于清新中隐隐透出一股逸气。而作者其词“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大酺·越调春雨》)虽同写春雨,其所抒之情则迥然有别了。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