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生活#
理想生活,是个特别有趣的话题。
特别是,不久之前,我刚刚在朋友圈发过一句感慨:此时此刻,就是我的理想生活。那个瞬间,是我和队友经历了一周忙碌且高压的工作后选择去酒店度个短假,是我经历了周六从早到晚暴晒的带娃行程后,队友带娃下水游泳留给我难得的独处时光时,我在房间里听到爸爸和孩子们乐得飞起来的笑声,我一刻都不想一个人留在房间里。我就赶忙踢踏着拖鞋跑到泳池边,加入了嬉戏打闹的阵营。沉浸当下并获得无限大的满足感,这就是最棒的理想时光。
如果往前看,我想说:我的理想时光就是沉浸在与自我的对话、沉浸在工作里、沉浸在家庭时光中、沉浸在旅途中。这种生活状态如现在,必然是忙忙碌碌热热闹闹三头六臂,但它依然是“有人爱,有事做,有钱赚,有时光”的模样。而我,依然是舍不得拿出时间去做太多在我看来无用的社交,个人娱乐方式一如既往的单调,但我一定会花极多的时间和我喜欢的人事物在一起,它们让我很真实地感知着自己的存在。
这周的开端似乎不那么美好。周一清晨,小娃发起高烧且精神状态不佳,于是我决定请假一天在家看护陪伴他。但这周我有三个大项目的汇报或方案提交要完成,同时队友连续一周出差,孩子的接送以及晚间的家庭教育工作都必然由我一人完成。背着这样沉重的“包袱”,周二一早在开车送孩子去幼儿园并结束满当当的晨会后,我赶忙给自己点了份加奶油的冰拿铁,觉得没这点甜头都没勇气开启这看似艰辛的一周工作。但随后,人力通知我让我着手准备连续第2年申报深圳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作为一个即将满孕9月的人,我初听这个消息还是挺震惊的。但它确实符合我的认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限制我们的约束条件其实并不存在。在今年,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完全能够在生活看似矛盾或冲突的困境中,有更多“自在从容”的选择空间,而做到的秘诀或许是:我们的把人生优先级放在生活的什么高度上。这包括了:我们对人生优先级的定义与排序、并遵循意愿持续将“优先级”落地在生活中,沉浸其中,做好它并被它滋养着,享用当下的同时我们仍建造着未来。
#权威型父母#
在孩子面前,我是个能与孩子好好商量,有话好好说的父母。但老一辈总觉得我没有权威,看起来“什么都顺着”孩子的父母,特别是我的父亲。为了这个话题我和老爸真是没少争论过,他总觉得我家孩子长大必不得出息。所以,我最近也在持续看关于心理学以及教育相关的书籍和论点,在此记录下触动我的对“权威”,希望下一个阶段能再做进一步反思。
陈忻:权威什么来的?先回想,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三个原则:真诚、同理心和接纳。
Zack:我们说的权威,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权威。他代表的是相对于你更为有经验,有着更为全局的信息,能够给出正确指导和预判的。这个称之为权威。比如说:我们进山,向导和队长就在探险的领域里面就是权威。很多时候在紧急情况下他可以直接要求你服从,但是他的判断和指导的确就是由于常年的经验和大量的知识使得他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正确的。我们作为队友和被带着走的人,这个时候自发的“独立思考”基本上都是会有潜在的危险和错误的。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上,不要怕指导孩子,更不要怕给孩子做决定。很多时候展示你怎么思考,你怎么判断,你怎么决策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我们说自由,自主的空间要给。但是关键点的指导,决策同样不要手软。
这里的权威,不是专制,专制是忽略了孩子的状态和感受,只顾自己不断的给孩子提出要求和管制。而权威提出要求和管制的时候,是基于合适孩子发展,能够让孩子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举例来说:专制就是不管你胖瘦体格,一律给我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引体向上。而权威则是,时刻关注孩子的动向,拉到你刚好力竭的量为止。看着可能一样是严格的,一样孩子是练到叫苦不迭的。但权威是未来孩子会认同,觉得苦得有价值,就得那么练。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学习气氛很重要(训练很苦,但过程并不是消极的情绪,这其实也对应着我即使做很辛苦的工作,但因为认同其价值和优先级意义,反而是享受的状态)。
这对父母的要求是: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价值,大多数时候给出的建议和指导都是正确的,有长远价值的,同时再给他一个认识上的预备。孩子真正意义上学会脱离权威,自主思考的阶段是在大学中后期。在这个之前,他们都是处于可控,我们给他做好筛选的内容和环境中进行自主思考和决策的练习和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