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1222】 2019/04/20 星期六 荐书蜜友:书童珊珊
01
子曰:有娃不晒,手痒难耐。
朋友圈晒娃是一种来自本能的冲动,由来已久。可是这项技能,很多人至今尚未掌握。
千万别觉得这事不重要哦,在老父亲老母亲眼里,天下娃娃数我家,我想咋夸就咋夸,手一抖就晒出去了。
可是这种操作不够讲究。
朋友圈人多,有的不喜欢别人晒娃,有的对娃这种生物过敏。还有单身狗呢,隔着屏幕惨叫,我自己还是个娃呢,你竟然给我晒娃。
正确晒娃乃朋友圈一大社交礼仪,熟练掌握技巧很有必要。
哪怕是古代的大诗人,晒娃的水平也各有千秋。晒得很好的,还真不多,哪怕他文字技巧炉火纯青。
这充分说明,晒娃比写诗还难。
来,咱们一个个看看。
02
先出场的,是一个慈祥的老父亲,叫杜甫。
据记载,杜甫原本有三儿一女,最小的儿子夭折后,剩下两男一女,老大叫宗文,老二叫宗武。杜甫貌似特别喜欢老二,动不动就晒一下。
那一年正在打仗,杜甫身在长安,突然很想念老家的孩子,就写了一首叫《遣兴》的诗,大致是说家国离乱,世道艰难,跟孩子们不能相见。
可是开头几句,杜甫还是没能忍住身为一个老父亲的慈爱,上来就夸: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骥子是宗武的乳名:我儿子棒棒哒,前年刚会说话,就知道问来客的姓名了,还会读我的诗。
除此之外,还有“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好久不见儿子,你那么聪明,我该找谁聊聊呢?
“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
我儿子爱学习,做作业不用我辅导。
看到没,这些诗都是写老二宗武的,所以,千万别觉得只有《都挺好》里苏家宠老二,杜二甫也一样。
不过,这个宗武跟苏家老二不一样,对得起老父亲的宠。
杜甫后半生流离失所,从长安到成都,又从成都还乡,一路饥寒交迫,全靠宗武照顾。
杜甫死后,也是宗武交代儿子,把爷爷的棺木迁回河南老家,落叶归根,还找了元稹帮杜甫写墓志铭。
……
不好意思,再回到主题。
单从晒娃技巧上看,杜甫还是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哪怕身世低到尘埃里,灵魂也要逆天。
他的晒娃,就是三句话:
我娃懂礼貌、我娃爱学习、我娃聪明。
这种操作,拿到现在不宜过多,除非你很有把握,也敢拍着胸脯说一句:“诗是吾家事”。
03
这不,到了晚唐,李商隐拍着胸脯打开了朋友圈。
众所周知,李商隐的诗风隐晦难懂,动不动一句诗里塞三个典故,搞得你每个字都认识,就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可是在晒娃这件事上,李商隐一点也不想隐,写得明明白白,连题目也直截了当,就叫《骄儿诗》: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
文葆未周晬[zuì],固已知六七。
*文葆=绣花的襁褓;周晬=周岁。
我的娇儿衮师,像用过美图秀秀一样,无敌帅。
不到一周岁,就知道六和七啦(以后学奥数)
四岁知姓名,眼不视梨栗。
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四岁就认识自己名字,绝对不是个吃货。
我朋友们看到都说,这孩子是丹穴山上的凤凰。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
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就算放在帅哥如云的魏晋,我娃的相貌也是一流。
要么像白子画,要么骨骼清奇。
……
划出重点了吗?虽然也说了儿子聪明,有志向,可重点只有一个:我儿子,帅!
光晒自家儿子还不过瘾,李商隐还喜欢晒亲戚家孩子。
他有一首标题巨长的诗,就是夸他的外甥的,之前文章里提过,那个外甥叫韩偓[wò] ,也是一个神童。
诗是这样写的: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在当时,丹山上的梧桐树多,土特产是凤凰。李商隐这是在说:
我的这个外甥啊,十岁就能走马写诗,分分钟的事,现在他要去外地了。就像丹山路上的凤凰,小小年纪,就后浪推前浪了。
有没有发现什么?夸他自己的娇儿,是“丹穴物”,夸外甥也是丹山路、雏凤啥的,言下之意:我家孩子都是人中龙凤。
不过夸孩子长相这事,李商隐不是第一个。在“前朝尚器貌”的魏晋时代,早就有一位老父亲这么做了,他的名字叫左思。
左思是谁?
这么说吧,在西晋首都洛阳的股市里,左思凭一己之力,用《三都赋》让西晋王朝的造纸业,直接来了个涨停板,后世称之为“洛阳纸贵”。
按说这么有才华的一个男人,完全可以像他同时代的嵇康、阮籍一样,搞个“竹林七闲”之类的组合,喝酒弹琴不着家了。可是左思是个好父亲,很顾家,也喜欢晒娃。
怎么晒呢?左思同学左思右想,一首《骄女诗》就成了: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
就不翻译了,满满都是对女儿的宠爱。不知道那些抄完他《三都赋》的人看到这首诗,会不会在下面留言:又想骗我生女儿。
从左思的《骄女诗》到李商隐的《娇儿诗》,都是一个老父亲的傲娇,夸的重点是:帅,漂亮。
这种晒法最好配上图片,娃的颜值要真的“流品方第一”那种。
以上两种,都是晒娃的入门级别,多了没新意,只要不造成信息流就没大问题。
最不可取的,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垫底,让自家孩子尽情碾压,犹如山坡滚大石,来势汹汹,压倒一片,晒娃界称之为“东坡滚石晒法”。
为啥叫这个名字,因为它的发明人是苏东坡。
04
苏轼不单单是个吃货,还是个晒娃狂魔。
这可不是我瞎猜的,苏轼自己就说过他“誉儿有癖”,就是夸孩子成瘾。
不愧是坡仙,别人是育儿,他是誉儿。
怎么“誉”呢?
先看他夸小儿子苏过:
小儿少年有奇志,中宵起坐存黄庭。
近者戏作凌云赋,笔势仿佛离骚经。
过儿少年大志,不爱玩雕,只爱勤奋夜读,随便写篇文章,就跟离骚差不多了。
光说文章厉害还不够,过儿的画也很厉害,人送绰号:小坡。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老可,是当时的画坛大神,名叫文与可,专注画竹一辈子,画过的竹子可以绕大宋两圈,成语“胸有成竹”就是说他的。
这句诗的意思是:
文与可的竹子画得好,我儿的石头画得好。
千万别觉得这没什么,不信,你在朋友圈发一句“齐白石的虾画得好,我孩子的鱼画得好”试试。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谁让他是苏东坡呢,人家有傲娇的资本,不服不行。
可是先别慌,最后咱看看他的“东坡滚石晒法”。这一招,他留给了长子苏迈。
前面说了,杜甫夸儿子宗武是“好男儿”、“聪慧与谁论”、“已似爱文章”,其实老杜还夸过自己:“晚节渐于诗律细”——到了晚年,诗文已臻化境,精细入微,妙至毫巅。
苏轼怎么能轻易认怂呢?
杜老前辈,得罪了,就让我苏家父子,来碾压你杜家父子吧:
传家诗律细,以自过宗武。
短诗膝上成,聊以感怀祖。
我们苏家的诗文,从来都棒棒哒。苏迈已经碾压杜宗武了。
你娃会诵老爹的诗又怎样,我娃还在怀抱里就会写诗啦。
噢耶,我们对得起苏家先祖了。
最后的“感怀祖”三个字,可以追溯到初唐的苏味道和杜审言,前者是苏轼的先祖,后者是杜甫的爷爷,二人互撕互捧,至死方休。苏轼这里“感怀祖”,意味深长啊。
怎么样,这是不是滚石碾压大法?!如果不是苏轼,换作旁人,估计要被朋友们拉黑的。
这么多大咖,都晒不好一场娃,诗人里真没有晒娃高手吗?
当然有。
05
让我们回到东晋。
那一年,江西九江,一个奔四的中年男人一脸疲惫,正在纠结一件大事:到底是做一个农民诗人,还是做一个朝廷文人?
职业规划不清晰,好痛苦啊。
偏偏这时,他五个儿子正在没心没肺的嬉笑打闹,哎,老父亲一声叹息,拿出酒壶:自己生的孩子,含泪也要晒。
这个中年男人,叫陶渊明。
他的晒娃诗,题目很硬核,就叫《责子》。全诗都录在这里,很好懂: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老子头发都白了,身体也不好。
可这五个败家子,没一个喜欢读书的。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志学”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到了立志读书的年龄。
老大阿舒十六岁了,懒癌晚期。
老二阿宣十五岁,很不爱学习。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老三阿雍、老四阿端都十三岁了,连六和七都不知道。
小儿子通儿将近九岁,就知道吃吃吃。
一口气写完,陶渊明还不忘加上一笔: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这都是老父亲的命啊,罢了,喝酒,喝酒。
如果你觉得有趣,或者干脆笑了出来,那说明,这几大诗人晒娃,就陶渊明的最让你爽。
这就对了,没有对比就显不出可爱,跟他家五个儿子一比,你家的娃肯定是“骄女”、“好男儿”。
这才是晒娃的正确姿势,黑了我一个,爽了千万家。这样的晒法,朋友圈是欢迎的,日更都不招人烦。两天不晒,大家都忍不住催更:
陶县令,何时出樊笼,悠然跳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