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怼人的韩校长:一腔孤勇,有情有义还有为

怼,是一个流行的网络词语,指不服气,反驳,辩解,甚至有顶撞和对着干的意思。现代社会,给了“怼”很大的宽容和空间,也是让人们可以抒发自己直白的观点和率真的情绪。

而放在远古时代,尤其是仕途中人,对上司、同事,多数是不敢直言不讳地“怼”。但是,对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很多人都知道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却不知道他其实很喜欢“怼”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谷曙光,把韩愈的“怼”,称之为韩愈品格中一种难得的风骨,那就是不屈膝卑躬,不阿谀奉承,不平则鸣,勇于担当。

韩愈屡屡“怼”人,因此被人们评价为“狂”。皇帝、宰相、同僚、好友都说他狂,他自己从小就自称“楚狂小子”。

在谷曙光老师所写的《大唐孤勇者:韩愈传》中,通过各种历史事件和相关人员的经历,尽情描写了韩愈的“怼”和“狂”,让读者感受到一个鲜活的韩愈,一个有情有义的韩愈,一个多次力挽狂澜的韩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众所周知的经典名句,就来自韩愈的大作《师说》。韩愈一直很重视教育。

他曾经担任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唐朝贵族学校国子监的校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子监的“教育垄断”,扩大了教育范围,同时聘请了很多有德有才的老师前来授课,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而由他主导的校园氛围也非常活跃。课堂之外,师生们经常聚会,辩论,深受学生们喜欢。

韩愈被贬到蛮荒之地潮州时,生活艰难,但仍然惦记着办学,并且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以至于后人将很多景点和路名都跟他扯上了关系,可以说是“一片江山尽姓韩”,有些更是成了当今的“网红打卡点”。

看起来,或许他所做的这些跟他本人的求学入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磨难有关。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内心认准了一件事情就会热爱和坚持的人。他在绝境中呐喊,用文字来改变时代。他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创造了三百多个成语。

《大唐孤勇者:韩愈传》一书,谈古道今,内容丰富,语言风趣幽默,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会痛会哭的韩愈,也看到浊世中的那一道光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