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走在路上突然想到表弟对我和宝儿很是照顾,并且我当下没有办法去回报他们,只能默默接受他们的关怀和照顾。我要把妈妈的侄子对我们的关怀之好事儿说出来,以让内心把这份亲情记得更深刻一些。我想,这是亲情的光,是温暖和灿烂的。
妈妈说,她知道的。她曾经对侄子和侄媳表示了感谢,侄媳说:“没有啥的。宝儿很优秀,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情的。”妈妈的理解是,因为宝儿有用才会如此的。
我说:“听话听下音。事实不是这样的。您的侄媳妇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她能开公司,就能把人和公司管理好。她这么说只是不想您有负担而已,一个上学的学生能对他们做出什么贡献呢?什么都没有!并且他们每次过节给宝儿邮寄东西都是挺好的,每次都说买多了没办法,似乎就是不邮寄给宝儿就要浪费的感觉。这是善解人意,不给宝儿压力。与他们接触,说话做事情,是不是让咱们都感觉很舒服?这是高情商的表现。”
妈妈自然不会明白,她回答说:“我不懂。不过我也承认侄媳妇是个能人。说话做事情没的说的。”
我说:“这是您的侄子,人家对我和宝儿好,我告诉宝儿要记得别人对咱们的好。别人不理睬我们,我们也都是理解的。各有各的生活,各自安好就好了。”
妈妈说三句不离她儿子,突然说她的儿子多么好,不找他们要钱,也不事儿多,等等。不知道妈妈怎么又想到这一茬事情了,而我只想和她随便聊聊。七十多岁的人,怎么会突然想到儿子不向自己要钱就是孝顺,就是好呢?要求低到令人心碎。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复妈妈的好,就说:“你觉得好就是好吧。”
说一个人是好或者坏,只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做得好或者坏。有人说旁观者清,其实也未必请。因为评价标准不一样,又如何能够清晰地定性呢。
美食虽好,吃得过多,对身体也是不好的。
有毒的东西,合适的剂量可能也是可以医治病痛的。
再比如晚辈祭祖,在我的父母亲眼里,每年要好几次去给去世的亲人上坟、烧纸啥的。妈妈每年都会去给她的爸爸妈妈烧纸的,她认为这事情特别大,不能因为工作忙和距离远而忽略这个仪式。我内心却认为,怀念去世的亲人不是一定要烧纸和上坟,内心有也是可以的。更何况,我都不想自己去世以后有个坟头让晚辈来上坟啥的,这个晚辈带来麻烦,不是我希望的。我希望孩子把我的骨灰撒入长江,让我躺在长江的怀抱里长眠。子女到了长江边上,偶尔想起我,足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