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新老朋友们,新年快乐呀!
2022新的一年用读书开启吧!
阿兰·拉金在《吃掉那只青蛙》一文中写到:通过计划把未来变成现在,这样你就可以未雨绸缪。
未来,可以是一种状态,可以是一幅清晰的画面,这取决于你是否对未来有清晰的愿景。
现在,可以带着以始为终的心态来过,因为,未来是由无数个现在所组成的。
如果你正在了解或者寻找一个可以做好时间管理,做好目标计划,提高效率的好方法,告别每天每月甚至每年不停的制定计划,但是没有一次完成度是100%的情况。
那今天这篇文章一定要认真看哦。因为今天推荐的这本书,在做目标管理上给到我很大的启发,书中80%的内容可以粗略的阅读,重要的20%那部分,请一定要认真阅读且去践行,因为它不仅告诉我们如何聚焦自己的关键目标,还教会我们如何有效的整理工作和日常,让你的工作和生活井井有条。
这本书到底是啥?!! 不卖关子啦~
它就是《子弹笔记法》这本书
咋一看,我猜你可能以为是关于子弹笔记讲解的书,在2020年我还特地参加了一期子弹笔记的训练营,所以在拿到这本书也误以为是讲子弹笔记的,差点错过,其实不完全是。
你有没有这种情况?
尝试过很多的时间管理,也看过很多这类的书籍,最终还是回到了高压、拖延与缺乏成就感的状态?
其实,只要彻底完成一次整理和规划,就很难恢复到混乱的状态。就像整理收纳一样。
关键是要打造一个完整、无压的100分系统,让即使缺乏意志力和兴趣的人,也可以依靠支援系统,让自己有效的管理时间,甚至进一步激发内在的潜能和热情。
这段话是本书的开篇选取。下面请跟着我一起来提炼这本书的精华内容。
本书一共有八个章节,第一第二章也是本书的精华部分,用两个章节的内容为我们讲解如何让时间管理真正有效?如何建立任务系统打破不断的列任务清单,让行动更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从第三章到第八章,作者利用印象笔记这个工具为我们演示如何一步步制定自己的一套目标任务系统,如何进行管理!最后升华到个人的成长系统。
我们为什么要做时间管理?对你来说,它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吗?
我认为不是的,人一生的时间到底是多长,恐怕没有人知道,因为死亡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我们并不知道。
那,我们追求高效的时间管理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吧,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筛选,什么才是重要的东西,让我们学会做“断舍离” 。
但现实就是,我们通常会有忙不完的事情,学习了无效的时间管理后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经常就是无缝衔接的状态,以为这样就是高效的利用时间了。
不,这样只会让我们陷入做不完事情的慌忙和焦虑之中,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压力,自我感觉糟糕。
所以,
在做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上我们常常会出现两个盲区:
1、太想依靠自己的天性与能力来解决问题
2、我们太想依赖“工具”“技巧”解决问题
这两者最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能力有限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或者一味的使用工具却没有去了解目标背后的逻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的做好时间管理和任务管理?
建立一套完整的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和记录的“支援系统”。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方法。
如书中举例:看到书法名家用一支好笔写出漂亮的书法,就误以为只要拥有好笔就能写出好书法。看到摄影大师用某款相机拍出漂亮的照片,就夸赞相机选的好。可是,难道只要拥有那台相机,就能拍出好照片吗?
当然,好笔、相机等工具和一些技巧确实对取得好成果有一定的帮助。但真正能够帮我们获得最有价值成果的,还是背后的支援系统。可能是书法名家书写文字的每个步骤,可能是摄影大师构图取景的流程,也可能是时间管理高手如何整理任务、拆解任务、建立目标、排定优先顺序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100%的系统,并非只是解决眼前的问题。
当然建立好系统之后,也需要刻意的练习践行这个系统,如果依然是将一部分行动记录在清单上,一部分记在脑子里,一部分记录在纸上,很多任务没有做好分类,目标没有做好拆解,面对这些混乱零散的的流程,单纯依靠意志力是很难管理好的,最终会回到混乱的状态。
另外特别强调一个点,也是作者写到的让我很惊叹的一个观点。
把做目标管理和收纳整理放在一起来类比。因为我自己也是做收纳整理工作的,生活中因为整理受益很大,甚至影响了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
在做整理收纳的工作中,如果只是像一般的打扫卫生或者保洁阿姨做清理那样去整理环境,就很容易出现复乱,这也是现在很多人面对房间整理很头疼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每天整理还是会出现复乱?
因为这样的整理大多是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习医学的朋友一定知道,也有很多情况是头痛的根源不一定在头上。那在整理中比如女孩子的卧室到处都是物品,那是不是把这些物品统统塞进衣柜就干净整洁了呢?当然不是,这些东西真的都应该放在衣柜吗?有些也许应该放在抽屉或者别的房间?是不是应该做个分类整理?
每一件物品都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位置,只有做好定位,在能在混乱中找到秩序。
无规划不整理,无整理不收纳,打造“不复乱”整理的背后需要一套支持系统。时间管理,目标管理背后也是如此。
如何建立一套整理系统?
清空——筛选——断舍离——分类——定位——收纳,通过这样的流程来建立一个整理的系统。
那又该如何建立一套时间管理系统,让时间管理真正有效?
先来看看,这个系统要达成的三个目标:
1、建立系统——过滤杂事,筛选下一步的行动
2、聚焦重要目标——创造价值
3、快准狠的实现目标——对人生充满热情
建立什么样的系统?
项目——任务——行动——整合
1、列出项目,对你没听错,把你的所有目标按照一个个工程项目来进行分类,优先管理项目而非陷入一堆清单中。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少御多,管理好一个个大的完整的项目。
2、为每一个项目列出需要完成的任务(时间、地点、人物、成果),通过任务来引导行动
3、拆解行动,列出行动清单,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标注出关键的行动,会带来的关键结果。
4、整合行动,可以在同一个行动中完成的步骤,我们可以将它进行整合。
在这个环节流程中,我们要在行动之间找到关联性,更要知道这个行动背后要打阿诚的愿景,这样才能指导我们不会做着做着偏离了轨迹。
把项目拆解成行动,把任务演化成“子弹” ,避免了瞎忙分散行动的注意力;帮助我们聚焦重要做任务,带来成果的任务:
你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任务具体的愿景?
是不是可执行的任务?
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直接设定闹钟每天六点起床。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怎样?
例如,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直接设定一个闹钟,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如果这样做,结果会怎么样呢?
当每天早上六点闹钟响起后,我们可能觉得没睡够,忍不住按掉闹钟继续赖床,然后陷入每天设定闹钟、闹钟响后按掉、自己后悔又赖床的恶性循环中。
你会发现,跳着去做其中一步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只有行动与行动之间彼此关联,才构成一个能够达成任务、目标的流程。
以早起为例,设定早起闹钟只是整个流程的一个行动。从整个系统来看,早起的前提是需要一个保证充足睡眠的支援系统,早起后需要一个有趣的目标支援系统。所以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只是设定一个早起闹钟,当然容易失败。
那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必须建立想要的任务管理系统。为了保证充足睡眠,需要提前入睡;为了提前入睡,需要布置良好的卧室环境,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流程。为了在闹钟响后有起床的动力,要提前设定早晨的活动目标,比如晨跑、做早餐,所以在前一天晚上需要提前准备好跑步器材、早餐食材。为了提前入睡,我们要安排好工作流程,减少加班,更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所以想要每天早起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良好的循环,我们需要去关注早起背后的支持系统,那就是需要“每天坚持早睡,拥有一个健康的作息,确保睡眠充足”。
说的简单点,就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公司的项目经理,你如何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管理好这些项目,不同的是,你既是项目经理也是执行落地的那个人,统筹规划需要,行动规划也需要有。把项目如何拆解成任务,把任务如何拆解成行动,把行动如何整合执行完毕,最终完整的完成一个个项目,而不单单是完成一个个行动清单。
这点真的是很妙啊,个人觉得这么看来就不仅仅是放在工作中使用,放在生活中,这样有条不紊的去完成一个个项目也很酷。
比如这次回家过年,我给自己做了一个“回家过年”项目清单:
包含几个不同的任务:
1、22号收拾行李(行李清单)
2、21号下午和家人坐车回家(定好闹钟且确收拾完行李保准点出行)
3、回家采购清单(买什么?在哪个区域买比较快送到)
4、回家做核酸检测(什么地点、时间)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学习方法不一定要生搬硬套,也需要结合实际问题和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删减优化,就像这个“回家过年”项目清单一样,不像工作那般正式,所以也不需要拆解的十分详细。
但是呢,我也建议在一开始做这样的练习时候,尽可能的拆解的详细,拆解后再看看任务彼此间的联系是否冲突是否重复,是否可以合并。
相信经过这样反复的练习之后,后面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后面三到八章主要围绕实际操作部分进行讲解。
作者围绕印象笔记这个app对如何进行项目的拆解进行了非常详细的阐述,如果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的话,可以购买这本书进行阅读,也可以下载这个app进行研究。
另外,也分享两个用来做任务、目标清单记录的app给大家:滴答清单、Todo清单(前者更全面功能强大还有习惯打卡,后者更加简单易操作),这两个都是自己用了很久后比较喜欢的两个应用。
写在最后:
光是本书前两章就打开了我对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的认知。
无论做什么事,学会自问 “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What’s in it for me ?
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做“断舍离”,把时间花费在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这里的有意义不一定是非常伟大的结果,而是滋养自己的心田,激发我们对人生的热情和美好期待。
让我们对自己多一点满意少一点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