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跟着心时代开始学习家庭系统教育,在和孩子沟通时,我有意问问孩子“你说说应该怎么办”。尝试几次下来,我发现孩子每次都会一愣然后说“我不知道”,即便我已经给她列举几个方案让她选,她还是会说“我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孩子让我感觉多像我自己!)今天下午轮滑老师打电话说孩子不舒服,不想训练。我给两个选择,要么回教室写作业,要么让爷爷先接回家。老师转述让孩子决定,但是孩子却说不知道。老师反复几次沟通后,孩子才说想留在训练现场写作业,老师说不行,写作业得到教室。孩子最后才说想留在那看别人训练。我反思孩子之所以这样一问三不知,甚至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跟我长期没有有意识地训练她有关。回想孩子成长历程,平时我们做家长的从来没有关于某件事认真问过孩子的意见,也没有耐心听过孩子表达自己,经常生硬打断孩子讲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表达。时光荏苒,八年之后,我才猛然发现,我的孩子成了一个没有想法不敢表达不想表达的孩子。想想我都觉得痛心。如果我没有遇见心时代,如果我还是凭感觉教育孩子,有可能会毁了孩子。我庆幸,有院长的及时点拨和教导,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培养孩子敢于并且乐于发表自己想法,间接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下午送孩子上口才课,路上孩子聊了开来:“刚才我跟可可玩游戏,可好玩了,妈妈你一定想不到,都可以拍成电视剧了。”
我开始没太在意,习惯性地像以前一样应付着。突然想起来我得认真倾听孩子的话,于是表现得略显夸张地回复:“真的!你们太厉害了!”我突然有个想法,何不趁此机会激励一下孩子把她的想法写出来呢?于是我开始尝试用接话技术。
我:“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孩子:“我们玩拯救之神的游戏。……”孩子开始叽里咕噜地说起来。我认真地听着。期间不失时机地插上一句:“你们的创作真是太棒了!如果你能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就更好了,那就是剧本,可可是演员,要照着剧本来演的。”
“不用,我用嘴说就行。”
孩子显然没接招,但我没气馁。
“可是妈妈想看看你的剧本啊。妈妈看了你的剧本,妈妈就了解你们的剧了。而且,现在你记得剧情,可是万一明天或后天你忘记了呢?写下来你就不会忘记了。”
“不用写,我跟可可都知道怎么表演,而且不会忘记的。”
“你们表演是不是需要导演告诉你们怎么演,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
“不用啊,我跟可可是玩游戏的。再说剧本都是电脑敲出来的。”
我感觉有点没词了,这孩子油盐不进啊。我告诉孩子你现在不会打字啊,只能用笔写。突然我灵机一动,我说:“要不你把剧本写出来,我帮你敲出来。”
“我说你敲就行。”
“那不行。口头说的和写的不一样。你写出这个剧本,对于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很有帮助的。”
“好吧。”孩子终于松口同意了。“不过我写的字不好看,格式也不对。”
“没关系,你写清楚点,妈妈看得懂就行。”
过了一会,孩子说:“还是不写了。”这孩子真是够懒啊。算了,看来强求不得,时机未到,不勉强了。重点是今天让孩子说了很多。以前都是我说得多,久而久之孩子被压抑了,都不会表达了。
孩子继续叽里咕噜地说着她的游戏创意,期间我听到一个词“黑化”。这么新潮的词孩子都会用了,我想问问孩子是否知道“黑化”是什么意思。
“你说你弟弟黑化了,黑化是什么意思?”
“黑化是说可可原来是跟我一个队的,我是队长,他是队员,我们一起作战。可是后来他被人黑化,不帮我了。”
“是背叛你了吗?”
“不是,是黑化。”
好吧,我不深究了。
让孩子表达自己,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当然,我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她的表达能力,尽可能给她种一些“心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