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当然也包括我),这个月是在两个隔离期中度过的。此刻按照小区的政策,我仍在隔离期。看到窗外春光乍泄,也只能靠思维到处的闲逛:隔离与平时的生活,到底有什么不同?
隔离,首先是强制的身体独处。自从移动互联网充分发育以来,精神的独处变得异常的困难,每天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仅仅是选择看与不看都是一件纠结的事。不让出门的身体,整日借助手机的流量游走四海。习惯了"肉体和灵魂至少有一个在路上"的人们,习惯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人们,蜗居在方寸之地时各种奇思妙想便层出不穷。我这几日在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王东岳的《物演通论》,有点走火入魔:倘若我们与病毒的斗争如此长期的进行下去,人类真的为进化为穴居动物吗?王东岳老师讲人类不断的进化,成为所谓的高级动物,实质上是人类的生存能力在不断的降低。在这之前,很是不理解这种这段话的意思。在家中隔离的这一个月,虽然没有完全懂他但好像有点开窍了。
隔离,重要的是暂时阻断人与人当面的交流。理论上讲,你并没有被囚禁。你可以出去,但你只能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网上有文章说这段日子过去后,人们会识别并舍弃许多无谓或者多余的社交。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人类的进化可能是蚁群的方向,但绝对不会像猛虎发展,闲云野鹤只是清谈,而不是生活。在此之前人们觉得聚会应该是为了交流,但这段日子网上的交流在继续,但没有社交的焦虑却在与日俱增。看来面对面的社交本身,也是人类切身的需要。由此可以断定,网上上课也就是个形式吧。正如看VR纪录片不能替代旅游,隔着屏幕喝醉不能替代酒鬼间的搀扶一样。滨河九粮液集团搞了一个有奖主题活动:疫情结束后,第一件事你要做什么?活动主办方给了不少的答案供选择。我不知道最后选择最多的是哪项,但如果有人选择在家里看书、打游戏、玩手机,我一定会请他好好的吃一顿饭,他太牛了吧。
隔离,是目前阻断病毒传播的最好方式。不断的复制是一切生物的本质属性,为了复制甚至不惜改变自己。面对已经进化了46亿年的病毒,年轻的人类更应该谦虚一些。躲一躲吧。病毒会选择适合它进化繁衍的通道,伤害宿主不是她的本意。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校长说《物种起源》是镇宅之宝,即使不看每个家庭都应该有一本。在这段不能出门的日子,那就把玩一下这件宝贝吧。《物种起源》告诉我们:宇宙进化导致生命起源 ,生物进化导致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并导致社会的起源与发展。这几天各种的阴谋论喧嚣尘上,我一概都不相信。虽然同类的竞争也是进化的一部分,但阴谋的结果是共同的灭亡而非自身的优化,这不符合进化的本质。
人在浩瀚的宇宙面前,卑微而又惊恐,猜忌与指责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面对一场灾难,我们不可能收获任何东西。承受和度过,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至于反省,那不是收获,那是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