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济增长的背后是由什么驱动?
什么是储蓄?什么是消费?什么是投资?什么是财富?什么是通货?
我们对于这些平常触手可及的概念,真正的了解又有多深?
我想透过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系列套书,带你回到2008年那个泡沫的时代。在观察2008年的金融海啸前,我想先花一篇文章的篇幅介绍一下经济学里与金融市场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回顾一下“货币”的起源。
先让我们回到狩猎时代的原始社会。
假设当时一个猎人每天需要吃三条野兔才能维持一整天的热量,那他每天就至少必须补获三条野兔。
这个时候他每天的需求正好等于他的产出。问题是,夏天时每天都可以捕获很多兔子,但冬天快来了,到时候就算每天出门打猎,也没有兔子可以给他打了,怎么办?
储蓄
他在秋天时要尽可能的多打一点,并且想办法存放到阴凉的山洞里,供冬天取用,这时他就产生了储蓄的概念。
投资
后来他从同伴那听说,用弓箭打猎效率要高得多,也可以节省大量体力。但首先他必须要翻山越岭,寻找坚韧的木材,而且在制作弓箭的同时, 他也无法出门打猎。好在他之前还备有几天的存粮,也就是他的“储蓄”,供他暂时待在家制造弓箭。
制造弓箭是他的“投资”,前期会有一笔时间或金钱的投入,但在未来可以靠“投资”获得可观的回报。
消费
有了弓箭后,猎人每天可以打到十只兔子,但他每天只需要吃三只,再储蓄两只后,他还有五只兔子可以去跟别人交换。
隔壁聚落的大婶不谙打猎,但她会做衣服,猎人刚好可以用打来的兔子跟大婶换保暖衣物,这就是“消费”。
消费的本质是一种交换,而前提是猎人必须有足够的储蓄。
财富
如果在储蓄、投资、消费完后还有剩余的猎物,这就是猎人积累出来的“财富”。但猎物会腐烂,不能长期存放,所以猎人必须找到一种长期储藏财富的手段,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通货
后来这个猎人发现金银广泛受到大家的喜爱,既能长期储存、又便于切割、携带、计算,金银就变成了”通货“。
金银满足了猎人对于储藏财富的一切要求,就是长期保存、随时兑换、方便易用。
货币
金银一开始仅是在少数人之间具有流通性的“通货”。
随着金融市场渐渐发展成熟,金银成为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货币”,担当起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财富储藏的功能。
货币本是财富的契约,作为交易的等价物。但在现在的金融体系中,货币却是可以被源源不绝地创造出来的。
银行货币
绝大多数人每天都在使用货币,但却不了解货币的产生机制,以为从政府造币厂印刷出来、在市场上流通的钞票就是社会的全部货币了。其实,在现代国家,钞票只占货币的极小部分,绝大部分的货币是由银行创造出来的。
要了解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还是必须对资产负债表有一点最基本的概念。
对一般人而言,我手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就是我的资产;而我向别人借的钱,如车贷、房贷等,就是我的负债。
对银行而言,它的负债来自于吸收社会大众的存款,而它的资产就是它贷放出去的放款。
- (1) 银行刚开张时状态
资产 | 负债 |
---|---|
现金:0 | 存款: 0 |
上表是一家银行最初始状态的资产负债表。
左边的资产必定等于右边的负债,这是一个恒等式。
- (2) 加入第一个客人
这时有个客户A进来银行要存钱,存入100元现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变成下表:
资产 | 负债 |
---|---|
现金:100 | 存款: 100 |
这时客户A获得了一张银行卡,以及随时到银行提取现金的权利。
- (2) 加入第二个客人
客户B进来了,只是他是来跟银行借钱的,不是来存钱的。银行对客户B做了身家调查,觉得还算可信,决定可以借钱给他,但中央银行规定,银行收取的100元存款中,只能拿90元出来借款。
讲到这,你可能以为银行是把客户A存入的100元中,取出了90元,贷款给客户B。其实不是这样的,具体情形你可以看下表:
资产 | 负债 |
---|---|
现金:100 | 客户A的存款: 100 |
客户B的贷款: 90 | 客户B的存款: 90 |
你蒙圈了吧? 客户B什么时候存了90元?? 没错,银行就像是魔术师一样,竟然无中生有了90元的存款。
客户B在进到银行当下并没有马上取走现金,而是在签了借款契约后,银行为客户B开了一个90元的储蓄帐户,客户B可以透过转帐、或是提领现金的方式,取走这笔款项。
- (3) 第二个客人把钱领出
假设客户B到银行借钱,是为了跟厂商C购买生产设备。这时候这笔钱会怎么流动呢?
刚刚说了,他先到甲银行借了90元,而同时间甲银行为他开了一个存有90元的储蓄帐户。客户B在购买了生产设备后,就把90元转到厂商C在乙银行开立的存款帐户。
这时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 | 负债 |
---|---|
现金:10 | 客户A的存款: 100 |
客户B的贷款: 90 | 客户B的存款: 0 |
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下:
资产 | 负债 |
---|---|
现金:90 | 客户C的存款: 90 |
神奇的是,乙银行又可以拿90元存款的九成,也就是81元,继续放贷,最终将创造出总共1,000元的货币供应。(其中涉及到一个叫“货币乘数”的数学公式,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google。)
小结
以上就是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也是金融市场的本质。要了解2008年的金融危机,首先要知道货币是怎么被创造的,以及后续的流通。我会再用几篇文章,引导《货币战争》系列书中探讨的核心概念,并且一步一步走回2008年的金融危机,窥探泡沫到底怎么发生的。